(轉載)互聯網創業公司失敗的7大特徵
互聯網創業公司失敗的7大特徵 Bjoern Lasse Herrmann是創業加速器Blackbox的聯合創始人,這家公司進行了一項旨在揭示創業公司運轉機制的研究項目“創業基因組”(點此查看報告精華部分)。他們的第一份報告針對矽谷的創業公司發放了650多份調查問卷,分析結果中揭示了走向失敗的互聯網創業公司的7大特徵。 在報告中,創業公司的發展週期被分為四個階段:探索階段,驗證階段,效率提升階段和擴張階段。 互聯網創業公司失敗的7大特徵: 1. 兼職創業 如果你決心創業,一定要全心全意。白手起家很困難,往往需要全力以赴才能成功。暫時兼職工作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還是會大大妨礙更好的表現和潛力的發揮。 我們經常聽人說,籌到資金之前他們會兼職工作。下面的圖表裡顯示兼職工作的創業者平均籌集到的資金,比全職工作的創業者少24倍。而且,兼職創業者難以保持足夠的活動頻度(比如產品更新,營銷)來推動用戶數量的增長,市場也往往通過這個來驗證產品是否足夠吸引人。全職工作對於需要達到用戶數量的臨界質量才能體現網絡效應的產品創業型公司來說尤其重要(比如人人,微博)。 2. 單槍匹馬或者超過4個創始人 如果你已經決定全職投入創業,要面臨的第一大挑戰就是說服別人全職加入。如果你連一個夥伴都說服不了,或者你覺得單槍匹馬也能干好,那麼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表明公司不太可能會成功。然而,創業也不是人多好辦事,初創團隊的人數往往以2-3人為宜。 ● 單獨立創始人比2-3人的創始團隊平均少籌集到50%的資金。一個原因是在籌資期間,創始人要兼顧產品,商業和籌資,精力必然分散。 ● 單獨創始人的平均用戶增長速度比2-3人的創始團隊低290%,而且有高出16%的可能性過早地進入擴張階段。 ● 在比達到擴張階段的平均時間慢20%的創業公司中,超過42%只有單獨創始人。 3. 缺少技術聯合創始人 如果你創立一家科技公司但是創業團隊裡卻沒人懂技術,那麼不太可能會成功。除非你的公司在一個銷售導向的行業裡,創始團隊裡懂技術的至少應該占到1/3,最好能佔一半。當然,也不要太多,三個和尚沒水喝的道理我們都懂。 創始團隊裡沒有技術人員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沒有全盤掌控產品的人。負責商業的創始人因為不懂代碼沒法掌控產品,員工和諮詢因為只是過來打工的也不能掌控產品。結果是,沒有技術聯合創始人的公司有2倍的機會過早地進入擴張階段。他們的用戶增長速度也要低上3-5倍,而且需要比平均長7-8個月的時間來進入擴張階段。 4. 創始團隊組成和公司的類型不匹配 一旦組建了創業團隊,就應該抓住市場,創造符合團隊優勢的產品。 我們把互聯網創業公司按照發展市場和拓展用戶的方式分成三類,每種類型對時間,技能和資金的要求都不盡相同。 類型1 自主型 共同特徵: 自助式服務,自然獲取用戶, 面向用戶,產品為中心,快速執行,往往有能大大提升效率的自動化流程 例子: Google, Dropbox, Eventbrite, Slideshare, Mint, Groupon, Pandora, Kickstarter, Zynga, Playdom, Modcloth, Chegg, Powerset, Box.net, Basecamp, Hipmunk, OpenTable等。 類型1.1 社交轉化型 共同特徵:自助式服務,自然獲取用戶,達到網絡效應的臨界質量,失控的用戶增長速度,贏家通吃的市場環境,複雜的用戶體驗,網絡效應,以創造新的用戶社交互動方式為典型 例子: E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