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人知道我升職後,均認為是喜事,但其實我有口難言,根本沒有人明白我的苦況……」任職推銷員近3年的阿昌,最近升職為客戶經理,但未能適應,因而到本中心求助。
阿昌沒精打采地道出原委:「現在我要主力訓練兩位新進推銷員,可是其中一位的年紀比我大,我總是覺得他不願意聽我說話。我能夠理解,換了是我,也會希望由年紀比我大的人教導我。而且我擔心無法把兩位也訓練好,我覺得似乎寄望年輕的那位學有所成會比較實際。另外公司希望我能教他們電話直銷的技巧,接觸更多新客戶開拓客源,但我擔心自己做不來。我總覺得一般人接到直銷電話時會直接掛線,甚至很多人已經裝置了過濾程式,自動拒絕接聽這些電話……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任務!當我向公司反映這些意見時,他們反而認為我過度焦慮,還叫我去看醫生……」
「在你短短的對話中,多次提及『我覺得』和『我擔心』呢。」筆者想要提高阿昌的意識。阿昌苦笑了一下,意識到筆者說話的意思。
阿昌的表面行為確實比較多擔憂和焦慮,而造成他焦慮情緒的,是他的投射心態(Projection)。就如看到某些人時,自己心裡便會判斷他是好還是壞,那其實可能是來自內心的一種感覺,而沒有實質的支持。就如個案中的阿昌,他主觀地把自己內心的感覺投射到年紀較大的新員工和接到直銷電話的人身上,又把寄望全放到年紀較輕的新員工上,然而其中缺乏一個客觀的角度,最後導致他出現了負面情緒。
要避免被自己的投射心態影響行為,或造成過量的負面情緒,我們要時刻留意自己主觀和客觀的角度,才能保持一定程度的行動力呢!
撰文:梁瑋瑩
全人發展中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 以上內容由Recruit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