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許經營到底是捷徑還是束縛?
有人說:特許經營既是營商者快速擴展的常用營運模式,又是創業者的一條捷徑。但亦有發對的聲音:但亦:加盟商很難改變原有的經營模式來適應市場和政策的變化。
因此,企業對於各種說法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針對於公司或企業的不同情況和現狀採取不同的方式看待和解決問題。
引言 香港科技園(HKSTP)致力栽培本地優秀的科創人才,共同研發嶄新的產品和服務,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 作為創科推動者,香港科技園積極發掘頂尖人才,並推出嶄新的支援項目 —— 企業飛躍計劃,協助傑出的初創企業進一步發展,成為香港以至全球矚目的科技企業。 「飛躍計劃」旨在發掘及扶持正準備首次公開招股 (IPO) 及融資的公司。通過有關計劃,香港科技園為企業提供各項支援,包括業務拓展和企業發展,協助他們在市場上全速「起飛」。 計劃概覽 計劃適用於: 1.現有創業培育計劃內的公司 2.科學園現有夥伴企業 3.已完成創業培育計劃的畢業公司 計劃年期 由18個月至30個月,視乎獲選公司的業務性質而定。 1.網站/流動應用程式:18個月 2.科技行業:24 個月 3.生物科技行業: 30 個月 計劃的參與企業可享多項優勢 1.資助 市場推廣、業務拓展、專業服務等相關之開支,加速公司發展; 聘請領域專家作企業顧問,為業務發展提供意見。 2.支援服務 利用香港科技園的網絡,拓展業務; 聯繫業界領袖,透過他們廣博的脈絡,協助企業開拓地區及全球性業務; 企業可向專屬的專業顧問團隊咨詢有關財務、稅務、法律及集資等意見; 專業的客戶管理團隊提供有關以下範疇的意見: a.企業發展 – 集資、首次公開招股(IPO)、融資、架構重整 b.策略發展 – 企業營運、業務拓展 3. 配對服務 夥拍不同專業機構,協助重整企業架構,並為日後首次公開招股 (IPO)、融資或集資作出準備; 連繫海外合作夥伴企業 (特別是中國市場),拓展業務。 4.本地及國際宣傳策劃 此外,仍在創業培育計劃內的公司,亦可同時參加「飛躍計劃」,並將資助餘額撥至本計劃內。 申請辦法 步驟 1: 以電子郵件或郵寄方式提交業務計劃書 初步營運目標時間表 其他補充文件…
有人說:特許經營既是營商者快速擴展的常用營運模式,又是創業者的一條捷徑。但亦有發對的聲音:但亦:加盟商很難改變原有的經營模式來適應市場和政策的變化。
因此,企業對於各種說法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針對於公司或企業的不同情況和現狀採取不同的方式看待和解決問題。
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保證,以協助它們向參與計劃的貸款機構取得貸款,用作購置營運設備及器材,或一般業務用途的營運資金。
知名人力資源公司萬寶華(Manpower)最近所做的調查發現,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雇主宣稱找不到符合條件的人才。台灣企業也屢屢苦惱訂單爆量,卻沒有合適的人才可用。老闆哀嘆千里馬難尋,員工則感慨沒有伯樂慧眼識英雄,面對難解的供需錯位,勞資雙方都要務實點。除了頂尖的菁英,被視為B咖的部屬,其實往往更是團隊不可獲缺的穩定力。 B咖員工才是核心靈魂 管理者評估團隊戰力時,往往習慣把焦點放在表現突出的前一五%,以及落後的一五%,但是中間廣泛的B咖員工,既沒有特別的表現,也不至於特別糟糕,習慣管理「異常」的管理者,很自然地忽略這類「平常」的部屬,哈佛商學院教授湯瑪斯.狄隆(Thomas J. DeLong)卻持相反意見,他認為,「B咖員工才是公司的核心靈魂!」 B咖員工,往往忠誠、守本分,對於個人福利的關心更勝公司前景,他們也不想要成為眾人注目的中心,立即的成就感還不如安定感來得重要,因此他們很少轉換工作,看似消極退縮的特質,比起明星般的A咖或者C咖部屬,堅守崗位的B咖卻也因此經歷公司各個階段的歷史變革。 特別是在企業面臨組織調整的動盪時刻,B咖的存在,就好比是公司的脊柱,透過底下三個層面,在團隊中提供穩定的力量。 一、豐富的經驗值。 B咖跟著公司走過多次高低起伏,歷經企業過去面臨的危機,長期累積的經驗值,在關鍵時刻提供不可或缺的觀點,成了組織制度的重要延續者。 二、彈性的適應力。 當出現如組織重整等等不可避免的變化時,B咖過來人的角色,不僅在情緒上能夠提供團隊可靠的支持,在應變上,也展現彈性的適應力,順勢降低組織重組的威脅。 三、確實的執行力。 當新的長官產生時,B咖部屬不是被炒魷魚,也不是被拔擢的人選,他們自外於風暴衝擊,當A咖摩拳擦掌,準備趁勢往上爬時,B咖仍然在工作崗位上,默默完成任務。 湯瑪斯.狄隆認為,如果長期忽略B咖員工,他們會覺得被遺棄,感覺自己不屬於組織的一部份,消極地把自己歸類為低績效的C咖,甚至選擇離開,帶來的衝擊,就像失了中流砥柱的支撐,這個團隊可能一敗塗地。 如何留下B咖,就成了重要的課題。正視B咖員工的價值,是當務之急,此外透過底下三大技巧,即使是B級人才也能為團隊創造出卓越的生產力。 技巧一:分享你的時間。 花時間在他們身上,是確保你不會忽略他們最簡單的方式。 技巧二:有意義的獎賞。 激勵B咖是一番學問,雖然不必提供高額獎賞,但是,必須要有意義,表演會門票、貼心的兩人份餐券,或者親手寫張小紙條,都是很好的方式。重點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有價值,受到肯定,自然有繼續前進的動力。 技巧三:提供發展的機會。 B咖想得跟你不一樣,身為管理者,你得接受他們不像你那麼積極,進一步去了解他們希望在工作中獲得什麼,渴望什麼福利,並且盡你所能去提供,不論是報酬、培訓或晉升的機會都好,看得見的發展機會,有助於提升團隊努力的動機與誘因。 許多B咖員工,其實具有高度的潛力。有些人可以成為A咖,或者從前就是明星部屬,卻因為追求不同生活風格,而選擇跳出A咖的行列,但是他們仍具備高度專業,只是需要給他們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完成任務。有人則是正直敢言,敢向長官提出挑戰性問題,長久的工作經驗,讓他們清楚知道組織的規矩,對於自己的職務也有長期的觀察心得。與他們多接觸,你可以更清楚經營管理的問題或盲點。 管理者要務實認清「絕大多數員工都是B咖」這個事實,除去眾人矚目的A咖明星,聚光燈外B咖部屬提供的穩定力量,更是團隊運作不容忽視的根基。 B咖的3種力量 1. 豐富的經驗值 2. 彈性的適應力 3. 確實的執行力 留下B咖的3種方式 1. 分享你的時間 2. 有意義的獎賞 3. 提供發展的機會 管理B咖必讀經典 《用B級的人做A級的事》 ,江博文,普天出版社,2011年 《B級人才A級用》,廖勇凱著,汎果文化出版,2006年 www.sino-manager.com 2011-07 天下雜誌 477期 2011-8-2
文章轉載自香港貿發局周訊 – 2011年7月7日創業所需會計及財務管理技巧 創業者如具備會計及財務管理基本知識,懂得從會計學角度去選擇合適的創業模式,並且制訂業務運作所需的財務預算,必然有利業務發展,增添勝算。香港貿發局中小企服務中心早前邀請專業會計師,為創業人士講解創業會計和財務管理技巧,助業者進一步瞭解財務管理竅門。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中小企委員會聯席主席莊耀勤表示,創業形式有很多種,不少創業老闆最終失敗,很多時是選錯了創業模式。選擇經營方式的主要考慮因素,主要包括業務性質、資本要求,以及東主可以承擔多少責任(債務)。 他說,業務性質及資本要求直接影響創業者做什麼生意,以及以什麼模式經營;做生意如同投資,須定下「止蝕」位,不能長期依靠借貸支撐下去,死不認輸,直到「爆煲」才想辦法收拾殘局。 莊耀勤指出,獨資經營是最簡單的商業模式,優點是… (全文閱讀)
編者按:本文由Gary Yang 撰寫,他是一周多之前36氪 廣州氪學社創業交流活動的主持人。 一個星期前,我參加了科技博客36Kr的活動。這是一場半天時間的精彩活動,一場創業團隊與VC、業內人士的交流的活動。 作為活動的主持人,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創業團隊,觀察他們如何對項目做陳述展示、問題應答、提問互動。結合之前對創業團隊的了解和觀察,就產生了這樣一篇文章。我想給創業團隊一些建議,讓他們的陳述和展示更好一些。 * * * 從產生一個好想法,到成為一門好生意,一直到成就一家好公司,這其間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就是你要到處去宣講、陳述,或者說是推介。作為創業者,你 要日復一日地向人們陳述宣講,由於講的很多,有時你可能都忘記了自己在推介:挑剔的投資者、熱心的業內前輩、愛說話的網友粉絲、前來打探消息的媒體、辦理 執照要討好的主管部門、不請自來的顧問、亦敵亦友的同行、為你興奮又擔心的朋友家人、租用辦公室的房東 … … 甚至包括勸你早點回家休息的清潔工阿姨,你都會跟他們說你在做的是怎麼樣一件事情。 在所有陳述和推介的對象中,你可能最重視那些投資機構了。因為他們可能會為你生意注資,往往這剛好是你生意能否做起來的決定性力量。除此之外,投資機構也能從生意的大視角和過往的經驗中為你的事業提出指導和建議,這也顯得難能可貴。 那麼,我們怎麼樣做好創業項目的陳述和展示呢? 開宗明義 如果說只能提一個建議,我會建議創業者陳述自己的項目能做到「開宗明義」。 尋找開宗明義的那句話有時真的很難。但在這個事情上花的所有精力,都將得到豐厚的回報。 我們知道,即使象IBM、Intel、Sumsung、Philips這樣的大公司,在提出新理念或者換一個新口號的時候,都是一件非常既費神又昂 貴的任務。本質上說,他們也在為自己找一句「開宗明義」的一句話。這句話能為整個生意帶來不同凡響的效果。做這個事的成本當然不低,多數還會演變成一場公 司內部聲勢浩大的運動。公司還會尋求外部支持,所以,尋找「開宗明義」那句話也是很多營銷顧問的謀生手段,是很多廣告公司的賺錢業務。 一般說來,好生意都有簡明的邏輯。把事情的邏輯和因果關係弄的錯綜複雜也是有的,不過那通常是陰謀和詐騙,不是生意,至少不是個好生意。 所以創業者應該能在開場的2分鐘之內,就把自己的項目說清楚。找到言簡意賅的一兩句話,把自己項目說明白。現在,「請用一句話來描述一下你的項 目」,這幾乎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要求了。但是我發現,創業者們雖然也能用一兩句話說了,但是一點也不明白,聽眾在那兩句話裡面抓不到什麼實質性的信息。 這是個問題,很明顯,這還不是「開宗明義」的那句話。那怎麼辦?回家繼續想繼續找唄。跟語文能力好的師友對話並探討,我相信你一定能為自己的項目找到一個好說法。 簡潔明了 簡潔明了是人人都贊同的優點,但知易行難。創業者為自己的陳述多做準備,加之臨場經驗的積累,會越來越好。 如果我們去觀察兩個懷抱嬰兒的媽媽會聊些什麼,就會發現「語句散漫」的現象。通常那是一種極為瑣碎和零散的對話。幾乎見不到概括、提要、小結,全都 是細節,而且話題隨性又漂移不定。這種常見於社區的草地邊和公園的長椅上的對話,可以讓兩個新任媽媽在午後的閑適時光里享受好一陣溫馨情調。但是把這種說 話方式拿到商務場合就不行了。 不難理解,新任媽媽太愛自己的寶貝了,也許就是這種強烈的愛,導致了「語句散漫」。那麼對於創業團隊來說,會不會因為太愛自己的項目,而導致陳述演示的時候也「語句散漫」呢?嗯!這還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呢。 當創業者的陳述演示不夠利落,鋪排了很多才進入正題,然後又讓聽眾左等又盼,才能聽到對項目實質性的陳述,很明顯,這就是進入了「語句散漫」的狀態。 這樣不僅會把有限的陳述時間耗掉,而且也在挑戰投資者聆聽耐心的極限。同時,這會讓人懷疑你對項目的理解是否足夠深入,甚至乾脆認為你是在努力把一個簡單想法編造為一個神奇的故事,在忽悠人。 其實我們在陳述演示的準備階段,就應該自問:是不是由於太喜愛自己的項目 ── 這個自己的「親骨肉」,而一頭扎進了細節里去了?說的最多最細的部分,是不是僅僅因為自己對它最熟悉最熱愛? 簡潔,是「用心割捨」的結果。而「用心割捨」,代表着良好的判斷力。 每一位講者都認為自己的說話聽眾是喜歡聆聽的。不幸的是,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只有讓自己對項目的愛保持警惕和剋制,才能把聽眾放在心上,認真考慮聽眾要聽的是什麼。這樣,你的陳述才可能保持簡潔。 除此之外,說一些大家已知的東西,或者拿些網上的通用數據資料來講些大道理,都是對聽眾缺乏了解,也是造成不夠簡潔的原因。 不能叫賣 陳述演示(Presentation)總體上說都是一種行銷行為。但是不同類型Presentation的差異還是很大。比如: 銷售演示 (Sales presentation) 向投資演示 (Investor presentation) 我們通常會缺乏向投資者演示的經驗,但是很熟悉銷售演示。但是兩者不能簡單等同,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演示。 銷售演示就是要賣東西,難免有鼓吹和自誇的成份。而鼓吹和自誇是在向投資演示中應該避免的。面對一個創業階段的項目,你總體上要保持誠懇和客觀的態度。 一般來說,如果憑藉吹噓和引誘的花招來向顧客推銷點什麼東西,大家還能勉強接受(也可能是我們見怪不怪了)。但是面對經驗老道的投資者做陳述和演示,創業者的誠意和項目的真實面貌是打動他們的力量。 叫賣的方式行不通,所以我們無需為項目進行不必要的包裝,無需為項目起個名不副實的華麗名稱。也不要在演示過程中為自己的產品「上大詞」,這都是為溝通設置了障礙。 有些詞彙很常見,但是它們的份量很重,尤其是真正的生意人都覺得它們的份量很重,比如:「平台」、「解決方案」、「一站式服務」等等。要仔細掂量一下你的項目是不是能用得上這樣的詞彙。 如果投資者用淺白的語言來解釋項目的時候,比如,他說:「你的項目本質上就是……
本文由Tech2IPO作者bluesabrina编译自onesock,点此查看原文地址 Brendan Lewis是著名博客OneSock的博主,科技行業專家,連環創業者。他有超過25年的創業經歷。他對於商業計劃書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經驗。但本文卻不是教你怎麼去寫一份商業計劃書的,而是教你怎麼去做更基礎的,更重要的創業設計的。這是一個創業者面臨的最核心的問題,希望本文能讓您有所收穫。如果您覺得受益,也希望您能像本文作者希望的那樣,轉發給更多的人。 —- 在過去的25年裡,我已經創辦了一家商業照明公司,三大IT企業,一家營銷公司和一家風投公司。不幸的是,我並不具有我所渴望的明智,聰明或富有,但在前進的道路上我也學到了一些東西。其中一件是當大多數新的公司剛成立時或商學院或“專家”教你如何寫一份商業計劃書時,往往被忽略的關鍵性的問題。 我把它稱為創業設計。它是新企業最初的計劃,成功的企業家似乎善於不自覺地把其他人往往會忽視的建議串起來。而這些建議往往會讓我們興奮不已。 在這個階段,我的想法總是不斷發展,我覺得創業設計包括四個基本領域 – 這形成了新公司的協議書或是其中一部分。在股東協議未達成之前它有點像股東準則。這四個領域是: 投資期限 你們需要在企業何時開始運營,運營多久和何時結束方面達成共識。記住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恆的,所以最好規劃好幾個不同的結局。但是,如果你們打算無限期地嘗試和運行業務,你們應該審查活動,以及考慮到失敗的情況。 你們不同的結局可能包括:合作夥伴退出,有新的合作夥伴,換了一個合作夥伴,出售一些股權,出售部分業務或全部業務………..(全文閱讀)
我常常告訴有創業念頭的人:「別再想了,做吧!」因為一直我認為:A) 不做,你的期望值永遠是零,只能等到別人成功了,才在那抱怨「這個 Idea 當初我也有想到」;B) 好的 Ideas,不是在家裡想出來的,而是一邊做,一邊碰撞出來的。 這兩個論點或許有些道理,但是我常常覺得不夠科學。直到昨天晚上讀到我在紐約的創投友人 Fred Wilson 的這篇「Subconscio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潛意識資訊處理),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別再想了,做吧!」是這麼的科學。它不只讓你開始「累積」,更重要的是,它會邀請你的潛意識加入思考,讓你使用到 100% 的大腦產值。原來我們常常講的「激發潛能」根本一點都不誇張,它就是這個意思。哇!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套句柯南常說的:「到此為止,所有的線索都連成一線了。」 我研究了一下,科學上,這個效應叫作「Incubation Effect」(孵化效應),是人類大腦「創造新思想」四階段中的第二個。每當你開始一個工作,大腦在收集了很多新資訊之後,會自動的交給你的潛意識去處理。無論你是在做別的事、睡覺還是在開會,潛意識都會默默的常駐在背景工作,不斷的嘗試著找出最好的答案。然後直到某個時間點,尤其當你在洗澡、開車、運動過後,當大腦進入「右腦模式」,潛意識往往會選擇在這時把工作的結果上傳到主意識,哇啦,你就出現了「恍然大悟」的情況。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太多類似的經驗,所以我也不必再舉更多的例子。重點是瞭解了這個道理之後,我終於可以解釋下面兩件事情: 別再想了,做吧! (全文閱讀) (Image via crazydean,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