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 SME.gig.hk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 SME.gig.hk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提供多元化SME/SMB服務資源,包括成立公司、商標、會計、財務、秘書、電訊、宣傳等中介服務。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私隱聲明
  • 公司營運
    • 成立公司、開公司、註冊公司、香港有限公司
    • 公司秘書
    • 會計服務 Accounting
    • 報稅 Taxation
    • 會計軟件手機App+MYOB
  • 財務
    • VISA、MC 信用咭機 / 網上收款
    • 查詢TU信貸報告
  • 網站及設計
    • 網站設計
    • 設計及撰稿
      • 品牌設計
      • 翻譯、稿件編撰
    • 網站寄存
    • 付款平台
      • VISA / MC 網上付款
  • 辦公室服務
    • Coworking – Hot Desks
    • 尖沙咀共享工作室
    • 蒸餾水: 冷熱水機
  • 電訊服務
    • 商業寬頻優惠
    • 話音及互聯網服務
    • 自動回覆客服系統AutoReply System
  • 網上推廣
    • 數碼線上推廣方案
    • eDM 電郵推廣平台
    • eDM 電郵廣告
    • 網站寄存
  • 電子管理系統
    •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HRM)
    • 會計軟件手機App+MYOB
    • 電郵推廣發放平台
  • 網上資源
    • 中小企:政府的資助
    • 申請科技卷的手續
    • 中小企產品 / 服務 (供應商名錄)
    • 貿發局中小企資源
    • 工貿署: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
    • SME One 中小企一站通
    • 中小企商會名單
  • Toggle search form
  • Vestwell與Wealthtech API提供商Bambu合作,提供著眼於退休的投資建議 美通社新聞
  • Kohler 在米蘭設計週(Milan Design Week)展出「創造者之旅」(The Creator’s Journey) 美通社新聞
  • 卡西歐發佈防塵防泥G-SHOCK手錶,配備雙層LCD提高可讀性 美通社新聞
  • 華為與BJFF野生三文魚保護項目獲得GSMA GLOMO大獎 美通社新聞
  • 安智環球創辦人暨董事長於訪問中談及集團前景 美通社新聞
  • XTransfer 出席2024年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 美通社新聞
  • 德國萊因發佈最新眼部舒適筆電標準 CES 展多品牌產品聯袂亮相 美通社新聞
  • 中國海油宣佈深海一號二期天然氣開發項目投產 美通社新聞

Tag: 應用

“一帶一路”為港中小企帶來的機遇

Posted on 2016-12-212017-07-25 By Admin
“一帶一路”為港中小企帶來的機遇

關於「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對外發展的重要戰略。

旨在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一带一路地图

雖然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但中國企業仍積極對外投資發展海外業務,加上在國家推動「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下,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夥伴進行各種貿易和經濟合作,致使中國對外投資活動持續增長。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主要對外投資來源地,2015年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僅次於美國而躍居全球第二位,並且超過同期吸引外資流入金額,現已躋身成為淨資本輸出地之一。

对外直接投资流量

香港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投資海外的首選服務平台

而且,中國近年大幅放寬境外投資管理措施,企業目前可按其發展計劃直接投資海外。現時約6成中國內地對外投資流向香港,相信當中不少是通過香港的服務平台再前往海外進行各類型投資活動。

事實上,香港一向是內地企業投資海外的首選服務平台,為不少內地沿海以及內陸企業處理在海外市場的貿易及投資業務,亦同時是他們尋找專業服務供開拓「一帶一路」機遇的境外首選地點,提供包括金融、法律、稅務、可持續經營風險評估、國際認證檢測等專業服務一應俱全。隨著中國內地加快「走出去」和推進「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外投資活動將越趨頻繁,將為香港相關專業服務業者提供更多機遇。

首选服务平台

中國企業目前可以按其發展策略拓展海外業務,以及前往選定國家直接投資海外,不過不少企業仍選擇香港作為他們投資海外的主要通道。2015年內地對香港的直接投資流量達898億美元(按年增長27%),佔其對外投資流量總額62%,使香港繼續成為內地對外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以截至2015年底的累計投資計算,內地對香港的直接投資存量達6,569億美元,佔當時投資存量總額60%。

中国投资香港

「一帶一路」下的香港中小企業發展前景

「一帶一路」旨在促進沿途國家的基建聯繫、貿易關係與產業合作,以及推動金融整合和其他合作領域的發展。「一帶一路」的投資項目及貿易網絡遍及世界各地,香港作為國際樞紐,可以發揮眾多優勢,包括司法制度獨立、稅率低、稅制簡單、貿易投資環境開放、國際網絡廣泛,以及資訊、資金和人才自由流動等,協助企業把握「一帶一路」締造的新機遇,參與相關投資項目的管理及商業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服務業優秀完善,由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基建服務、運輸服務、資訊科技服務以至環保服務等一應俱備,無論是業務國際化、服務深度或專業水平都在亞洲數一數二,因此香港服務業中小企可藉助必「一帶一路」所帶來的大機遇,進一步向中國內地和世界推廣服務活動,以專業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幫助中國內地前來香港投資的企業以及外國企業提供完善的服務咨詢。

香港貿發局提供「一帶一路」免費咨詢服務

為協助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商機,掌握最新資訊,香港貿易發展局聯同其他專業服務團體及提供者,為企業提供有關「一帶一路」之投資的諮詢服務。

面談為45分鐘一對一諮詢,費用全免。

諮詢範圍涵蓋會計及稅務、金融、基建發展、法律及仲裁服務等。面談將在香港進行,更多資訊請登入香港貿發局做進一步了解。

閱讀更多 ““一帶一路”為港中小企帶來的機遇” »

專業服務, 市場資訊, 政府政策, 生意營運

VR及AR技術應用掀起創新科技發展熱潮

Posted on 2016-12-012016-11-30 By Admin
VR及AR技術應用掀起創新科技發展熱潮

 創新科技——進入VR和AR的應用世界

在這個科技迅速發展的21世紀新時代,Digital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創新科技的發展掀起AR 及VR的應用熱潮,虛擬世界以全新方式進入大家的生活,帶來嶄新的體驗,同時造就了龐大商機。

閱讀更多 “VR及AR技術應用掀起創新科技發展熱潮” »

創業, 生意營運, 科技應用

(轉貼)Google+對於中小型企業意味著什麼

Posted on 2011-09-082019-10-06 By Admin

自1998年Google創立以來,他建立起了一個十分完善的網絡工具體系,從Email到日曆,再到文檔、廣告、支付、移動及第三方程序等等,為他的用戶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網絡樞紐。 而前段時間隨著Google+的發布,Google又彌補了其在網絡社交工具上的空白。 現在,Google+完全又能力將所有的Google工具整合到一起,成為用戶真正的網絡工具樞紐中心。 Google+對小型企業意味著什麼 Google有兩大應用商城,Apps Marketplace和Chrome Web Store,裡麵包含了從會計到項目管理、客戶關係管理等等應用,幾乎包含了企業所需要的一切。 而Google+又能為使用Google商業套件的同事提供完美的溝通凝聚力,它能提供廣闊的、易於管理的業務通訊方式,還能團結一切Google應用程序,因此它有很大的潛力成為企業內部的完美管理工具。 另外,對於小型企業來說,IT部門的巨大成本一直都是他們的難題,而低成本的Google應用服務則能讓他們遠離昂貴的企業軟件,且能夠提供完整的基於雲端的基礎設施。 這樣的話,Google+對於融入小型企業就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是選擇某一平台還是選擇其中最好的工具? 對於用戶來說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在選擇工具時,是選擇能夠提供所有業務交互的一個平台好,還是選擇在某一工具中最好的軟件進行整合來配套使用。 選擇後者的話,雖然在每一個工具上都能擁有絕佳的體驗,但是面臨的卻是整體的支離破碎。 而且選擇後者帶來的是巨大的成本,比如微軟的IT技術,甲骨文的後端基礎設施,Facebook的市場營銷策略,LinkedIn的工作連接,PayPal的支付服務……所有這些頂尖技術集成在一起時相當複雜和昂貴的,而且這種錯綜的提供商的工具最後整合的效果並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縱觀計算機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經常性的趨勢,用戶從某一個單一工具向一個統一平台進行遷移。 對於現在的小型企業來說,節約成本是重中之重。 另外,現在小型企業已經開始走向實用網絡工具來取代桌面軟件和移動工具,因為網絡工具有著方便、易於使用和成本低廉的優勢,這是典型的企業軟件所無法比擬的。 如果一個企業選擇了Google+,就等於選擇了一個完整的Google企業套件樞紐,它能夠提供一個完整的由Google提供的服務形成的企業生態鏈。 而且因為Google絕大部分業務都是基於網絡,所以選擇Google就意味著資本開支會一路下滑,這對於小型企業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 所以說,Google+未來對於中小型企業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 via: WebProNews編/譯: 谷飯

生意營運, 科技應用

金句收錄 P&G 99

Posted on 2011-08-082019-10-06 By Admin

﹣﹣﹣﹣﹣﹣ A product is only as good as it does. 一個好產品在乎發揮其功能 Real value for the consumer in a product is a result of functional performance benefits ﹣ rather than benefits that are “cosmetic” or based on imagery. 產品對消費者的真正價值在乎其功能上的效益 – 多於表面上的益處或構想出來的益處。 ////////////////////////////////// The best is never good enough. 最高境界是無止境的 Once you have improved a product, improve…

閱讀更多 “金句收錄 P&G 99” »

市場資訊, 生意營運

(轉貼)創業失敗的18個主要錯誤

Posted on 2011-07-282019-10-06 By Admin

在福建漳州的投資理財講座上,有個慕名來的人問我:張雪奎老師請問哪些錯誤會導致創業失敗?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它等於是在問:一個初創公司如何才能成功。 如果你能避免所有導致失敗的錯誤,那麼你自然就會成功。 這個問題太大了,很難在比較短的時間裡回答全面和清楚。 我告訴他:這個問題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許是有意義的。 假如你有一個清單,列出了所有你不應該做的事情,那麼只需要把這個清單取反,你就得到了一張成功的處方。 而在實際應用中,這樣的清單會更有價值。 查覺你正在做不應該做的事情,總比一直記著你應該做的事情更容易些。 從某種意義上說,導致創業失敗的錯誤只有一個:沒人需要你做的東西。 如果你在做的東西是用戶需要的,那麼你應該能夠生存下去,其它的問題都無關緊要。 但如果你在做的東西不符合用戶的需求,那麼你死定了,任何事都改變不了這個結局。 所以,投資理財講師張雪奎綜合了各種情況,這個清單裡列出的中外18個創業中的錯誤,實際上是導致初創公司不能滿足用戶所需的因子。 幾乎所有失敗的原因,都可以歸結到這裡面來,請投資創業者參考。 第一、孤家寡人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極少有成功的初創公司是由一個人創辦的? 一些你可能會以為是單一創始人的公司,比如說甲骨文(Oracle),實際上是由多個人一起創辦的。 這似乎不是一個巧合。 單一創始人有什麼問題呢? 最起碼,這反映了一種信心的缺乏。 隱含的信息是,創始人無法說服他的任何一個朋友跟他一起打天下。 這很值得玩味:別忘了,他的朋友是最了解他的人。 就算朋友們都錯了,公司實際上可能很有前途;但是,單一創始人的不利仍然是很明顯的。 一個人創業實在太難了。 就算你無所不能,你也需要同伴們來集思廣益,避免愚蠢的舉動,以及在遇到挫折時互相鼓勵。 最重要的一點是,創業的過程中你可能遇到難以承受的低點。 當你有多個創始夥伴時,彼此信念上的支撐就好比捆成了一捆的箭。 每個人都暗暗給自己打氣:“我絕不能讓我的朋友們失望。”這是一個人最強大的動力之一。 而單一的創始人則缺少了這一動力。 第二、缺少地利 張雪奎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創業的。 矽谷是創業的最佳地點,波士頓其次,再其次是西雅圖、奧斯汀、丹佛和紐約。 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其它的選擇了。 就算在紐約,初創公司的密度也已經降到了矽谷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而在像休斯敦、芝加哥和底特律這樣的地方,創業的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其實,其它的業界也有類似的情況。 全美第六大的時裝中心在哪兒? 第六大的石油,金融,出版中心又分別是哪裡? 不管答案是什麼,可以肯定,這些中心的規模要遠遠小於榜首的規模。 為什麼某些城市會成為初創公司的聚集地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想答案與在其它業界得出的結論類似:因為那裡聚集了大批的專業人士。 那裡的專業水準較高;人們對你所做的東西更容易產生共鳴;你能更容易地找到你想要雇用的人;周邊工業也較發達;你有更多的機會碰上跟你在一個領域內的人;等等,等等。 天知道這些綜合因素是怎樣促成了初創公司在矽谷的繁榮,又是怎樣讓底特律這樣的城市黯然失色。 不過,數字能夠說明一切:在矽谷的初創公司密度遠遠超出了在底特律得到的數字。 第三、領域偏狹 在向風投公司申請風投的團隊裡,大多數都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為了避免競爭而刻意選取那些很狹隘、很冷僻的領域。 如果你看過孩子們打棒球的話,你會發現,在某個年齡段以下的孩子會有些怕球。 初學者面對來球,他們的本能反應是躲避。 因為每次球朝人們飛來的時候,人們總是閉上眼睛,舉起手套來保護自己,而不是去力爭接到球。 一個初創公司,如果淨是挑選那些偏狹的項目來做的話,就跟初學者對付來球的策略一樣。 要知道,如果你能夠有所成就的話,就必然會有競爭者,早晚都要面對。 所以說,如果你不想競爭的話,那麼你想出來的點子好不到哪兒去。 我想,這種遇到大的困難就退縮的舉動,往往是人們在潛意識下作出的。 這跟你有一個很大的構想但卻決定追求一個較小的較穩妥的目標不同,因為你在潛意識裡就拒絕大的構想。 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假裝你在為別人而不是為自己做策劃。 想想看,有什麼好的主意適合某人去進行創業呢? 第四、拾人牙慧 跟在別人後面的創業失敗是難以避免的,因為開始沒有新意,以後更難創新。 現成存在的公司,確能夠給你一些想法,但絕對不是最好的。 如果你回顧一下那些成功的初創公司,很少是從模仿別人起家的。 他們的靈感來自哪兒呢? 通常是由創始人發現了一些尚未解決的特定問題。 比如說自己的初創公司的業務是編寫軟件,使之能夠生成在線商店的網站。 當初我們是獨此一家;少數幾家支持在線交易的網站都是由互聯網的專業設計人員手工編寫的,成本很高。 我們認識到,一旦在線購物紅火起來的話,這些網站必然是要由軟件來生成的,所以我們就寫了這樣一個軟件。 這個想法的起源很直接,如此而已。 那些對你個人產生影響的問題應該是最好的問題。 蘋果電腦的誕生是因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需要一台電腦;谷歌則是由於拉瑞和謝爾蓋在網上找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所以,不要去照搬什麼,不要在原有的上面做些零敲碎打的工作;你應該到別的方向上去發掘靈感。 也不要受已有的公司的影響,去炒他們的冷飯;你應該去找尋未解決的問題,然後設想一下什麼樣的公司能夠解決那些問題。 你需要弄清楚,人們在抱怨什麼以及期待什麼? 第五、固執己見 在某些領域裡,成功的途徑需要你認准了想做的事情並堅持到底,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 而創業則另當別論。 如果你是想要贏得一塊奧林匹克金牌的話,那麼你應該咬定目標,決不放棄;因為你的目標十分明確。 但是,創業更像是從事科學研究,你更應該遵循自然規律而不是主觀臆斷。 投資理財講師張雪奎(歡迎訂製張雪奎講師投資理財課程13602758072)認為你應該避免過於堅持原來的計劃,因為它可能是錯誤的。 大多數成功的初創公司,最後做的都不是他們剛開始企圖做的——而且差別往往很大,以至於你很難把他們同最初的公司聯繫起來。 在創業的過程中,你應該準備好接受任何更好的主意;而最難做到的就是放棄你已有的想法。 當然,這裡也有一個度的問題。 每週都換一個想法顯然也不可能成功。 有什麼標準能夠幫助你做決定嗎? 一個辦法就是衡量那些新的想法是否代表了某種進展。 如果你能夠利用大部分你所做過的東西,那麼你可能是在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反之,如果你需要從頭開始的話,那就不是一個好兆頭。 幸運的是,你可以向你的用戶尋求建議。 如果你轉向一個新方向,而用戶又對此反響熱烈的話,那麼你很可能押對寶了。 第六、遇人不淑 在早先的清單裡我忘了列上這一條了,因為我所碰到的創始人大多是營銷的。 對於他們來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就算他們偶爾僱用了一兩個差勁的業務員,也不至於天就塌下來了。 緊要關頭,他們都可以親自操刀上陣,力挽狂瀾。 不過,當我回溯那些倒閉的初創公司時,卻發現正是差勁的業務員毀了那些公司。 很多公司都是由商業領域的人員創辦的。 他們以為初創公司就是有個好的點子,然後僱用一批業務員來實現它。 這真是想得容易做的難。 這些商業領域的人員根本就難以找到最好的業務員,因為沒有哪個營銷高手願意去幫助另外一個營銷高手去實現創業夢想。 第七、開發平台選取不當 計算機網絡創業方面,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開發平台選取不當。 我認為,在經濟泡沫時期,很多初創公司都因為在Windows的平台上構建基於服務器的應用而身陷泥沼。 Hotmail在被微軟收購若干年之後仍然運行在FreeBSD(一個Unix平台)上,估計是因為Windows無法勝任其負荷。 假如Hotmail的創始人選擇了Windows的話,他們很可能早就失敗了。 開發平台是一個很模糊的詞。 它既可以指操作系統,也可以指編程語言,或者是編程語言之上的框架結構。 它所隱含的意義,既包含了支持,也包含了限制,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樣。 怎樣選取正確的平台呢? 通常的辦法是招些好的程序員來讓他們選擇。 如果你自己不是程序員的話,也有一個小竅門:到頂尖的計算機系裡參觀一下,看看他們在科研項目裡都使用什麼。 第八、發布遲緩 所有的公司,不論大小,在創業初期之前都會有一段困難時期。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固有的創業情況,你需要有極大的毅力來推動企業的完成並向客戶發布你的產品信息。 初創公司總是用各種各樣的藉口來為推遲發布信息辯解。 這些藉口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自己的遲到所找的理由大同小異,總是有一些事兒要在這之前辦好。 盡快發布產品信息的一個目的就是迫使你完成應該完成的工作。 一個好的產品,只要還沒有發給客戶使用,就不算真正完成。 不管你認為這個產品已經如何完善了,在信息臨發布之即,總還是有一大堆的事兒要做,這種情形已經司空見慣了。 發布產品信息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只有通過用戶反饋,你才能真正明白還要做什麼。 有一些問題,同發布信息遲緩是有聯繫的,工作節奏太慢,沒有真正搞清楚問題,懼怕同用戶打交道,害怕別人的評論,分心過多,過於完美,等等。 解決這些問題,只需要推動自己盡快讓客戶使用你的產品,這樣一些東西就可以解決了。 第九、發布過早 信息發布過早的情況比發布遲緩要少見得多,不過並不是沒有。 發布過早的危險是有可能毀掉了你的名譽。 早期的使用者在試用了你發布的東西後,如果發現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他們可能就不會再來了。 張雪奎老師認為如果你想發布一樣產品的話,最低要求是什麼呢? 我們建議初創公司認真考慮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確定其核心內容;這些核心內容既要本身就能夠有用處,又要能夠作為基礎,在此之上逐漸地拓展成一個完整的項目。 一旦確定了這些,就應該盡可能快地完成它們。 其實,你需要打動的那些早期的試用者們是很寬容的。 他們並不期待一個新發布的產品無所不能;但是,多少它應該有點兒用處。 第十、沒有明確的目標用戶 如果你不了解用戶,就不可能作出他們喜歡的東西。 在前面我曾經提到過,大多數成功的初創公司,都是從解決創始人遇到的問題開始的。 這裡面有這樣一條規則:你所創造的財富是跟你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的;而你最了解的就是你自己的問題。 這條理論反過來說就是:如果你試圖解決一個你不懂的問題,那無異於往自己的脖子上套絞索。 但是還是有很多創始人,喜歡假定存在某些用戶願意用他們的產品,至於這些用戶會是誰,他們也不很清楚。 那些創始人需要這些產品嗎? 不,他們不能算是目標市場。 那麼會是誰呢? 年輕人? 對本地活動感興趣的人? 還是商業領域的用戶? 什麼樣的商業領域? 加油站? 電影製片廠? 還是軍工採購商? 你當然可以為與你不同類型的用戶打造產品。 我們就曾這麼做過。 問題是,你必須認識到你踏入了一個危險地帶。 這就好比你在藉助儀表在飛行:你自己的直覺將幫不上任何忙。 因此你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須小心謹慎,並且要經常查看你的儀表。 這種情況下,用戶就是你的儀表。 你必須遵循“從實踐中來”的原則。 任何主觀猜測都是不允許的;你必須接觸用戶並考察他們的反應。 所以,當你為別人而不是你自己設計產品的時候,你必須去說服一些特定的用戶來使用你的產品;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的話,那麼失敗是必然的。 第十一、籌集的資金太少 大多數成功的初創公司到某一階段都會接受投資。 這就跟要有多個創始人一樣,從統計上來說,是一個保靠的舉措。 那麼,你應該接受多少投資呢? 初創公司的資金是用時間來衡量的。 每個還沒有盈利的初創公司(幾乎所有的初創公司在剛開始時都不可能盈利)在錢花光之前都會有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有時候被喻為“跑道”。 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它在提醒你,當你錢花光的時候,要么起飛,要么撞毀。 太少的錢意味著你沒有足夠的跑道起飛。 當然,起飛的概念也需要視情況而定。 通常你需要更上層樓:從僅僅有個想法和正在實現的原型;到有了原型,正在發布;到已經發布了產品,正處於顯著的增長期。 這也要看投資者的想法,畢竟他們是你在實現盈利前要說服的人。 如果你是從投資人那裡接受資金的話,那麼數量至少應該能夠支撐你到下一個階段。 幸運的是,你對下一個階段是什麼以及需要花費多少都有所控制。 我們建議初創公司在剛開始的時候把這兩項指標都設得低一些:基本上不花什麼錢,以及把初期目標定為構造一個堅實的原型。這樣做會給你最大的靈活性。 第十二、花銷無度 有時候很難把花銷無度和籌集的資金太少區分開來。 如果錢不夠用了,你既可以說是開銷太多,也可以說是籌集的資金太少。 區分這兩條的唯一辦法是跟別的初創公司做個比較。 如果你籌集了五百萬的資金卻還是不夠用,那麼原因就很可能是花銷無度。 現在那些亂花錢的燒包們要比以前少多了。 創業者們似乎已經學到了教訓;再加上創業越來越便宜。 所以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並沒有發現幾個初創公司是在燒錢。 我們投資的公司裡一個都沒有。…

閱讀更多 “(轉貼)創業失敗的18個主要錯誤” »

創業, 生意營運

iCloud 對中小企有價值?

Posted on 2011-06-082019-10-06 By Admin

iCloud 對中小企有價值? iCloud 的出現,在商業上的影響並不明顯。不過這真是對iPhone/iPad族一大喜訊,因為資料同步及需要插線本來就令有型的用家Backup變得非常麻煩。iCloud 可算是一個遲來的補償方案,而且免費5GB。 其實iCloud 的價值在於:幫助設備與日曆、聯繫人、郵件、iTunes歌曲、圖片、應用及其它文件內容保持同步。此情況下,更促進iPhone 用家減少依賴PC 工作,而喬布斯亦在WWDC上宣稱:“我們將降低PC和Mac的地位,讓它們成為與iPad、iPhone和iPod Touch等相似的設備。我們要把用戶的數碼生活主流引向雲端技術產品。” 雲端技術產品短期內未能完全取代PC/Desktop,但雲端產品大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而且日曆、聯繫人、郵件等資料極需要經常同步應付工作。所以,iCloud 對 iPhone 用家是非常實用的產品。 另一方面,公司內非iPhone 用戶如何是好?因iCloud只對應Apple 產品,而各部門需要就有所不同,就算個別員工生產力提升,而不是整體上提升,也不是好方案。這方面,Google Apps 就優勝在對整體員工有更大的提升,並且是最穩定免費極大容量的雲端產品,一直都是中小企的首選。 其實,中小企老闆就應該得員工同意下「借用」員工的iPhone ,配合雲端去提升工作效率,盡快制定可行的雲端技術方案,令員工在工作上更得心應手。 香港中小企資源編輯組

生意營運, 科技應用

Categories

  • Automotive
  • Business
  • Entertainment
  • Gadgets
  • Innovation
  • 中國內銷
  • 中小企活動資訊
  • 人力資源
  • 個人發展
  • 創業
  • 宣傳推廣
  • 專業服務
  • 市場資訊
  • 政府政策
  • 特約專欄
    • Drucker & Music
    • 原少風專欄
    • 營商滋味
    • 疫景「磨劍」
    • 白武士秘笈
  • 生意營運
  • 科技應用
  • 網上宣傳
  • 美通社新聞
  • 財務
  • 和光宣佈推出銀座旗艦店新空間 美通社新聞
  • 「AXA Climate School學習計劃」全力培育香港年輕人才 美通社新聞
  • 昕力攜手華南銀行打造新一代個金產品整合申請平台 美通社新聞
  • 金沙Yaber T2 Plus 隨身投影機 首批台灣嘖嘖預購 內建電池 隨處可投 美通社新聞
  • 開雲集團將攜手戛納電影節向演員楊紫瓊頒發2023年度「躍動她影」獎 美通社新聞
  • 吉野家全新餐牌隆重登場 鹽燒和牛丼常駐吉野家 美通社新聞
  • LingoAce 全球授課量突破 1000 萬節,全球 74 億美元的中文學習市場有望在 5 年內翻一番 美通社新聞
  • Magnolia榮獲2023年度消費品產業優秀數位化服務商 美通社新聞

Copyright © 2025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 SME.gig.hk.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