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 SME.gig.hk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 SME.gig.hk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提供多元化SME/SMB服務資源,包括成立公司、商標、會計、財務、秘書、電訊、宣傳等中介服務。

  • 首頁
    • 關於我們
    • 私隱聲明
  • 公司營運
    • 成立公司、開公司、註冊公司、香港有限公司
    • 公司秘書
    • 會計服務 Accounting
    • 報稅 Taxation
    • 會計軟件手機App+MYOB
  • 財務
    • VISA、MC 信用咭機 / 網上收款
    • 查詢TU信貸報告
  • 網站及設計
    • 網站設計
    • 設計及撰稿
      • 品牌設計
      • 翻譯、稿件編撰
    • 網站寄存
    • 付款平台
      • VISA / MC 網上付款
  • 辦公室服務
    • Coworking – Hot Desks
    • 尖沙咀共享工作室
    • 蒸餾水: 冷熱水機
  • 電訊服務
    • 商業寬頻優惠
    • 話音及互聯網服務
    • 自動回覆客服系統AutoReply System
  • 網上推廣
    • 數碼線上推廣方案
    • eDM 電郵推廣平台
    • eDM 電郵廣告
    • 網站寄存
  • 電子管理系統
    • 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HRM)
    • 會計軟件手機App+MYOB
    • 電郵推廣發放平台
  • 網上資源
    • 中小企:政府的資助
    • 申請科技卷的手續
    • 中小企產品 / 服務 (供應商名錄)
    • 貿發局中小企資源
    • 工貿署: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
    • SME One 中小企一站通
    • 中小企商會名單
  • Toggle search form
  • Gravity在全球發佈全新升級的經典遊戲重製版《雪人兄弟2特別版》 美通社新聞
  • Sprite 在第 2 季 Sprite Limelight 中聚焦藝術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美通社新聞
  • 1美元起投,日日有收益: 博時國際推出「博時美元貨幣市場基金」 美通社新聞
  • 華南城獲批深圳首家「市場採購貿易試點單位」 美通社新聞
  • 牛津教授、 「大數據之父」到訪上海協和國際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美通社新聞
  • Microland 在 2023 Gartner® Magic Quadrant™ 託管網絡服務中連續第四年獲評為領導者 美通社新聞
  • Grubtech 獲 1500 萬美元融資 美通社新聞
  • 四環醫藥 :軒竹生物收購康明百奧,大分子平台助力創新驅動 美通社新聞

Tag: 創業

(轉貼)大學生創業:要少談理想多務實

Posted on 2011-08-222019-10-06 By Admin

大學生創業,這是現代社會談論的比較多的話題。 為什麼現在的大學生都想創業呢? 當然,與當今大學生的生活條件有關係。 因為凡是能讀完大學就創業的家庭,基本上家庭條件都比較好。 所以這些大學生往往不願意走就業路線。 因為大多數打工、就業的人是生活所迫,他們想創業而不具備條件,所以無奈地選擇了打工生活。 可是對於家庭好的大學生來說,他們並不需要做原始資本的積累就可以直接創業了,而且現在的服務型行業,網絡行業等創業項目。 創業者並不需要多少資金,創辦起來很簡單。 正因為創業簡單,所以大學生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 正因為創業的人多,所以市場競爭也越來越大。 因為畢竟市場的需求是有限的,人人都想創業當老闆,哪有那麼多的員工和消費者呢?可是沒有員工和消費者,企業又能為誰服務,又有誰來提供服務呢? 所以現在的創業者生存壓力相當大。 然而,對於一個從來沒有就過業,沒有創過業的朋友來說,他們根本無法體會到市場殘酷性。每個創業者在創業之初都是信心百倍,豪情壯志,要成為中國五百強,甚至世界五百強,或百年老店。 可是,真正做到的有多少人呢? 作為一個創業者有信心,有​​理想,有激情創業,這是好事情,但是別把事情想像得太簡單。 想到是一回事,說到是一回事,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我們真想把一家企業做好做大,做成中國五百強,那麼大學生創業,就需要多一點務實,少一點理想。 我們不要做高喊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企業不是靠理想生存,它必鬚麵對市場,靠業績生存。 因為今天的市場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市場,社會比學校複雜得多,如果我們還指望象十幾年前的創業者那樣,憑著膽識和機遇,幾年成就一個千萬富翁,或億萬富翁,這樣的機率太少了。 所以這個微薄利潤的市場經濟時代,企業生存都不太容易,還談什麼中國五百強呢? 先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吧。 為什麼有些企業開了幾個月就沒有了呢? 因為有的大學生在談他的創業理想時,創業計劃時,其理論是一套又一套,甚至想到了未來幾年的企業上市構想。 一旦談到市場,談到業務開發,談到客戶服務,談到員工管理等等這些現實問題,他們可就頭痛了,不知道今天的企業沒有訂單怎麼辦? 員工的工資從哪裡來? 不知道眼前的工作從哪裡下手。 所以對於這樣的創業者來說,他們的創業多數會是以失敗而告終的。 因為企業只有先活下來,才有未來。 雖然大學生創業不缺少資金,但是你不可能總是找家人要運營資本吧。 沒有持續的收入來源,家裡的老本又能用多久呢? 親戚和朋友又能支持你幾個月呢? 所以作為一個創業者來說,創業期間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企業的業務拓展問題。 而不是企業的戰略,遠景這些未來的東西,眼前的坎過不去,哪有企業的未來呢? 因為今天社會變了,員工的地位越來越高了,老闆的地位是越來越低。 有很多地方是老闆在求著員工上班啊! 如果人人都做老闆,都在高談理想,那麼誰來就業,誰來實現理想呢? 所以創業老闆必須具有務實精神。 有些人以為自己做了老闆就不需要求人了,就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做事了。 其實,當你做老闆以後,你會發現求的人會更多。 因為做員工你只需要看老闆的臉色,而且現在在這個人才稀缺的時代,老闆還不敢說你。 可是,做老闆對外要與工商,稅務,銀行,客戶打交道,對內要與員工打交道,老闆忙的事更多了。 所以大學生創業必須培養你的務實精神,否則,關有理想,沒有務實精神,沒有創業精神,那麼企業很難健康發展,更談不上做大做強了。 作者:石立平

創業

(轉貼)創業者不能不思考的 6 X 6 件事

Posted on 2011-08-162019-10-06 By Admin

1999年以來,我已親手創立和經營了3家科技公司,我現在正在經營的公司是Fabulis.com。一路走來,我學到了很多,據我個人的創業經歷,我認為以下36個方面對創業者來說非常重要。 1.要想創業,首先要對創業有火一樣的激情。 2.良好的用戶體驗至關重要,很多產品失敗的原因就是產品本身過於復雜,用戶難以從中獲得很好的使用體驗。 3.要掌握一定的技術,你可以不用編寫代碼,但必須了解產品的生產過程和運作流程。 4.創業公司的CEO必須是公司的產品經理。 5.了解公司的輕重緩急,重點發展核心項目。 6.對產品的用戶體驗進行跟蹤調查,產品和用戶體驗的提升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7.注重產品的出貨,只有用戶使用了產品並給了回饋後你才能了解產品究竟怎麼樣。 8.公司要把提高產品質量放在第一位。 9.評判產品好壞的唯一標準就是產品用戶數量的多少。如果一個公司的產品沒有用戶,那麼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公司。 10.創業公司能否發展順利首先要看公司產品的銷售量。 11.如果你能實現最初計劃實現目標的50%,你就已經很成功了。 12.大部分人常用的的服務只有5-7種,你要抓住用戶的興趣點,讓自己提供的產品服務成為消費者最愛使用的。 13.讓那些最合適的人參與公司的項目,不要考慮距離的遠近。 14.和那些你想和他們在一起的人一塊工作,你沒必要和你討厭的人一塊工作。 15.和你信任的人一塊工作,因為他們會一直支持你,會像你一樣來關心公司的發展。 16.如果條件允許,盡可能地在家裡工作,因為家裡環境舒適並且能節約資金。 17.辦公室裡的辦公桌要這樣佈置:公司聯合創始人坐在辦公桌旁能看到對方。如果你討厭看到對方就說明你正在和錯誤的人一塊工作。 18.公司內部要有一個像Yammer一樣的內部交流平台。 19.要很快找到自己最擅長什麼,並多花點時間在這方面。 20.保證你周圍的人能彌補你某方面的不足,並讓他們做他們擅長的事,你不要參與,同時要向他們學習。 21.和那些能與你持不同意見並敢於與你辯論的人一塊工作,這有利於公司的發展。 22.和那些像你一樣對解決某個問題有很大熱情的人一塊工作,因為你們有一樣的動力和遠見。 23.多鼓勵周圍的人,因為每個人都需要這種鼓勵。 24.要忠誠。 25.要知道,你永遠不會如自己想像的那麼完美,要善於聆聽別人的觀點。 26.每周至少運動4次,強健的體魄是健全的心智的前提。 27.在選擇投資者前,你必須知道你到底想和誰一塊合作共事,而不要依據估值來選擇投資者。 28.在公司創立之初,要盡量少地融資,這樣你才能學會如何花好每一分錢。花每一分錢時都將它視為公司的最後一分錢。 29.你必須知道你究竟想創立一家甚麼樣的公司。 30.要將自己的商業目標與投資者的利益結合起來。 31.不要過多地開公司會議,很多時候那都是在浪費時間。 32.要經常面帶微笑,保持愉快的心情。 33.要盡量多穿自己公司的T卹,對公司的品牌感到自豪。 34.決不能說謊。 35.可以犯錯,但必須從中吸取教訓。 36.決不放棄。 By TechOrange 11-Aug-11

創業, 生意營運

(轉貼)少談點模式多談點創業

Posted on 2011-08-112019-10-06 By Admin

中國市場對外資零售企業是相當寬容的,外資零售在中國祇要不玩玄的,不“鬧洋事”,不走高端乃至高高端,勝算就很大。 “重返”中國的奇怪勢頭 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糾結,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明顯。 全球零售​​巨頭百思買最近宣布:10月份將在上海重開兩家店面。而今年2月份百思買關停中國所有自有品牌門店的消息還言猶在耳。這次“重返”的速度之快,幾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 還不止​​是百思買,今年一季度大有撤出中國勢頭的家得寶,最近也傳來新消息:原本在關店風潮中極可能在今年關停的家得寶中國最大店鄭州店,改成了——“將會長期堅守”! 外資零售“重返”中國市場的趨勢可見一斑。 再看看最近要“撤離中國”的外資新聞,例如:中外運敦豪(簡稱:DHL)在7月份爆出的“撤離中國”消息,真有些不敢相信老外們是要真走,還是在假走。 但是,這些事件背後有怎樣的共性因素可以把握呢? 外資零售=高端=碰壁 筆者最近給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的發展軌跡做了個公式——外資零售=高端=碰壁。 外資零售企業來華,一旦走上這個公式,則幾乎大局已定。 比如:以百思買為例。百思買一直努力拷貝其引以為傲的“以顧客為中心”的DIY體驗銷售模式。原有模式拷貝的成本是很高的,這讓百思買門店規模的擴張速度大為放緩。而沒有規模,百思買產品的進價也一直壓不下來。 雖然相比於邊被業務員推薦產品、邊砍價的“中國模式”,在百思買裡購物可算是體面多了。但是筆者聽到的關於百思買最有趣的故事是:有上海顧客會到百思買裡DIY出自己想要的產品,然後到附近的國美、蘇寧店裡下單! 出現“重返”趨勢的“家居DIY”家得寶也有這樣的問題。而7月份剛要“撤出中國”的DHL更是如此:到中國來“零售”自己快遞業務的DHL,雖然打算進入國內快遞這個相對低端的市場,但DHL引進的高成本管理體系,讓它成為業內的鶴立雞群者。據報導,國內正在走高端路線的順豐快遞要30元的一個業務,DHL收費則是112元!這樣高端中的高端,不從中國的大眾市場中“撤離”,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以說,外資零售一到中國市場玩高端,就要失敗,不管你背後的“模式”有多好。 “高端”常因固守“模式” 而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也有成功者,比如:沃爾瑪和家樂福。沃爾瑪、家樂福的成功恰恰是由於聚焦在了中低端消費群體上,如果也是或主動或被動地聚焦在了高端消費的賣場,則要讓人捏一把冷汗了。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消費者的階層劃分並不明顯,直接做零售業高端市場的風險很大。 基本上,中國市場對外資零售企業是相當寬容的,外資零售在中國祇要不玩玄的,不“鬧洋事”、走高端乃至高高端,勝算就很大。 但一個問題就出來了,為什麼這麼多外資零售企業在中國頻頻“打偏”?總是“低”不下來? 從目前暴露的問題來看,更多的情況是——當外資零售有板有眼拷貝原有模式時,常常把成本一起“拷貝”上去了。比如:DHL管理系統帶來的成本問題。 應該說——投資中國的零售業,無異於重新創業!而非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的拷貝。而且這是一次更為徹底的創業,因為往往會發現自己和中國供應商和消費者的要求有很大差距——進入中國的實質是一場再創業。 少談點模式,多談點創業。如果只是把成功模式與新市場“對接”,則鮮有不失敗者——這一忠告其實對所有打算進入新領域的企業都有效。 文 / 本刊評論員 李 靖 www.sino – manager.com 作者:李靖來源:中外管理 2011年8月10號

創業, 生意營運

(轉貼)創業失敗的18個主要錯誤

Posted on 2011-07-282019-10-06 By Admin

在福建漳州的投資理財講座上,有個慕名來的人問我:張雪奎老師請問哪些錯誤會導致創業失敗?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它等於是在問:一個初創公司如何才能成功。 如果你能避免所有導致失敗的錯誤,那麼你自然就會成功。 這個問題太大了,很難在比較短的時間裡回答全面和清楚。 我告訴他:這個問題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許是有意義的。 假如你有一個清單,列出了所有你不應該做的事情,那麼只需要把這個清單取反,你就得到了一張成功的處方。 而在實際應用中,這樣的清單會更有價值。 查覺你正在做不應該做的事情,總比一直記著你應該做的事情更容易些。 從某種意義上說,導致創業失敗的錯誤只有一個:沒人需要你做的東西。 如果你在做的東西是用戶需要的,那麼你應該能夠生存下去,其它的問題都無關緊要。 但如果你在做的東西不符合用戶的需求,那麼你死定了,任何事都改變不了這個結局。 所以,投資理財講師張雪奎綜合了各種情況,這個清單裡列出的中外18個創業中的錯誤,實際上是導致初創公司不能滿足用戶所需的因子。 幾乎所有失敗的原因,都可以歸結到這裡面來,請投資創業者參考。 第一、孤家寡人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極少有成功的初創公司是由一個人創辦的? 一些你可能會以為是單一創始人的公司,比如說甲骨文(Oracle),實際上是由多個人一起創辦的。 這似乎不是一個巧合。 單一創始人有什麼問題呢? 最起碼,這反映了一種信心的缺乏。 隱含的信息是,創始人無法說服他的任何一個朋友跟他一起打天下。 這很值得玩味:別忘了,他的朋友是最了解他的人。 就算朋友們都錯了,公司實際上可能很有前途;但是,單一創始人的不利仍然是很明顯的。 一個人創業實在太難了。 就算你無所不能,你也需要同伴們來集思廣益,避免愚蠢的舉動,以及在遇到挫折時互相鼓勵。 最重要的一點是,創業的過程中你可能遇到難以承受的低點。 當你有多個創始夥伴時,彼此信念上的支撐就好比捆成了一捆的箭。 每個人都暗暗給自己打氣:“我絕不能讓我的朋友們失望。”這是一個人最強大的動力之一。 而單一的創始人則缺少了這一動力。 第二、缺少地利 張雪奎認為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適合創業的。 矽谷是創業的最佳地點,波士頓其次,再其次是西雅圖、奧斯汀、丹佛和紐約。 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其它的選擇了。 就算在紐約,初創公司的密度也已經降到了矽谷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而在像休斯敦、芝加哥和底特律這樣的地方,創業的可能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其實,其它的業界也有類似的情況。 全美第六大的時裝中心在哪兒? 第六大的石油,金融,出版中心又分別是哪裡? 不管答案是什麼,可以肯定,這些中心的規模要遠遠小於榜首的規模。 為什麼某些城市會成為初創公司的聚集地呢?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我想答案與在其它業界得出的結論類似:因為那裡聚集了大批的專業人士。 那裡的專業水準較高;人們對你所做的東西更容易產生共鳴;你能更容易地找到你想要雇用的人;周邊工業也較發達;你有更多的機會碰上跟你在一個領域內的人;等等,等等。 天知道這些綜合因素是怎樣促成了初創公司在矽谷的繁榮,又是怎樣讓底特律這樣的城市黯然失色。 不過,數字能夠說明一切:在矽谷的初創公司密度遠遠超出了在底特律得到的數字。 第三、領域偏狹 在向風投公司申請風投的團隊裡,大多數都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為了避免競爭而刻意選取那些很狹隘、很冷僻的領域。 如果你看過孩子們打棒球的話,你會發現,在某個年齡段以下的孩子會有些怕球。 初學者面對來球,他們的本能反應是躲避。 因為每次球朝人們飛來的時候,人們總是閉上眼睛,舉起手套來保護自己,而不是去力爭接到球。 一個初創公司,如果淨是挑選那些偏狹的項目來做的話,就跟初學者對付來球的策略一樣。 要知道,如果你能夠有所成就的話,就必然會有競爭者,早晚都要面對。 所以說,如果你不想競爭的話,那麼你想出來的點子好不到哪兒去。 我想,這種遇到大的困難就退縮的舉動,往往是人們在潛意識下作出的。 這跟你有一個很大的構想但卻決定追求一個較小的較穩妥的目標不同,因為你在潛意識裡就拒絕大的構想。 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假裝你在為別人而不是為自己做策劃。 想想看,有什麼好的主意適合某人去進行創業呢? 第四、拾人牙慧 跟在別人後面的創業失敗是難以避免的,因為開始沒有新意,以後更難創新。 現成存在的公司,確能夠給你一些想法,但絕對不是最好的。 如果你回顧一下那些成功的初創公司,很少是從模仿別人起家的。 他們的靈感來自哪兒呢? 通常是由創始人發現了一些尚未解決的特定問題。 比如說自己的初創公司的業務是編寫軟件,使之能夠生成在線商店的網站。 當初我們是獨此一家;少數幾家支持在線交易的網站都是由互聯網的專業設計人員手工編寫的,成本很高。 我們認識到,一旦在線購物紅火起來的話,這些網站必然是要由軟件來生成的,所以我們就寫了這樣一個軟件。 這個想法的起源很直接,如此而已。 那些對你個人產生影響的問題應該是最好的問題。 蘋果電腦的誕生是因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需要一台電腦;谷歌則是由於拉瑞和謝爾蓋在網上找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所以,不要去照搬什麼,不要在原有的上面做些零敲碎打的工作;你應該到別的方向上去發掘靈感。 也不要受已有的公司的影響,去炒他們的冷飯;你應該去找尋未解決的問題,然後設想一下什麼樣的公司能夠解決那些問題。 你需要弄清楚,人們在抱怨什麼以及期待什麼? 第五、固執己見 在某些領域裡,成功的途徑需要你認准了想做的事情並堅持到底,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 而創業則另當別論。 如果你是想要贏得一塊奧林匹克金牌的話,那麼你應該咬定目標,決不放棄;因為你的目標十分明確。 但是,創業更像是從事科學研究,你更應該遵循自然規律而不是主觀臆斷。 投資理財講師張雪奎(歡迎訂製張雪奎講師投資理財課程13602758072)認為你應該避免過於堅持原來的計劃,因為它可能是錯誤的。 大多數成功的初創公司,最後做的都不是他們剛開始企圖做的——而且差別往往很大,以至於你很難把他們同最初的公司聯繫起來。 在創業的過程中,你應該準備好接受任何更好的主意;而最難做到的就是放棄你已有的想法。 當然,這裡也有一個度的問題。 每週都換一個想法顯然也不可能成功。 有什麼標準能夠幫助你做決定嗎? 一個辦法就是衡量那些新的想法是否代表了某種進展。 如果你能夠利用大部分你所做過的東西,那麼你可能是在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反之,如果你需要從頭開始的話,那就不是一個好兆頭。 幸運的是,你可以向你的用戶尋求建議。 如果你轉向一個新方向,而用戶又對此反響熱烈的話,那麼你很可能押對寶了。 第六、遇人不淑 在早先的清單裡我忘了列上這一條了,因為我所碰到的創始人大多是營銷的。 對於他們來說,這不是什麼大問題。 就算他們偶爾僱用了一兩個差勁的業務員,也不至於天就塌下來了。 緊要關頭,他們都可以親自操刀上陣,力挽狂瀾。 不過,當我回溯那些倒閉的初創公司時,卻發現正是差勁的業務員毀了那些公司。 很多公司都是由商業領域的人員創辦的。 他們以為初創公司就是有個好的點子,然後僱用一批業務員來實現它。 這真是想得容易做的難。 這些商業領域的人員根本就難以找到最好的業務員,因為沒有哪個營銷高手願意去幫助另外一個營銷高手去實現創業夢想。 第七、開發平台選取不當 計算機網絡創業方面,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開發平台選取不當。 我認為,在經濟泡沫時期,很多初創公司都因為在Windows的平台上構建基於服務器的應用而身陷泥沼。 Hotmail在被微軟收購若干年之後仍然運行在FreeBSD(一個Unix平台)上,估計是因為Windows無法勝任其負荷。 假如Hotmail的創始人選擇了Windows的話,他們很可能早就失敗了。 開發平台是一個很模糊的詞。 它既可以指操作系統,也可以指編程語言,或者是編程語言之上的框架結構。 它所隱含的意義,既包含了支持,也包含了限制,就如同房子的地基一樣。 怎樣選取正確的平台呢? 通常的辦法是招些好的程序員來讓他們選擇。 如果你自己不是程序員的話,也有一個小竅門:到頂尖的計算機系裡參觀一下,看看他們在科研項目裡都使用什麼。 第八、發布遲緩 所有的公司,不論大小,在創業初期之前都會有一段困難時期。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固有的創業情況,你需要有極大的毅力來推動企業的完成並向客戶發布你的產品信息。 初創公司總是用各種各樣的藉口來為推遲發布信息辯解。 這些藉口跟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為自己的遲到所找的理由大同小異,總是有一些事兒要在這之前辦好。 盡快發布產品信息的一個目的就是迫使你完成應該完成的工作。 一個好的產品,只要還沒有發給客戶使用,就不算真正完成。 不管你認為這個產品已經如何完善了,在信息臨發布之即,總還是有一大堆的事兒要做,這種情形已經司空見慣了。 發布產品信息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只有通過用戶反饋,你才能真正明白還要做什麼。 有一些問題,同發布信息遲緩是有聯繫的,工作節奏太慢,沒有真正搞清楚問題,懼怕同用戶打交道,害怕別人的評論,分心過多,過於完美,等等。 解決這些問題,只需要推動自己盡快讓客戶使用你的產品,這樣一些東西就可以解決了。 第九、發布過早 信息發布過早的情況比發布遲緩要少見得多,不過並不是沒有。 發布過早的危險是有可能毀掉了你的名譽。 早期的使用者在試用了你發布的東西後,如果發現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他們可能就不會再來了。 張雪奎老師認為如果你想發布一樣產品的話,最低要求是什麼呢? 我們建議初創公司認真考慮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確定其核心內容;這些核心內容既要本身就能夠有用處,又要能夠作為基礎,在此之上逐漸地拓展成一個完整的項目。 一旦確定了這些,就應該盡可能快地完成它們。 其實,你需要打動的那些早期的試用者們是很寬容的。 他們並不期待一個新發布的產品無所不能;但是,多少它應該有點兒用處。 第十、沒有明確的目標用戶 如果你不了解用戶,就不可能作出他們喜歡的東西。 在前面我曾經提到過,大多數成功的初創公司,都是從解決創始人遇到的問題開始的。 這裡面有這樣一條規則:你所創造的財富是跟你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成正比的;而你最了解的就是你自己的問題。 這條理論反過來說就是:如果你試圖解決一個你不懂的問題,那無異於往自己的脖子上套絞索。 但是還是有很多創始人,喜歡假定存在某些用戶願意用他們的產品,至於這些用戶會是誰,他們也不很清楚。 那些創始人需要這些產品嗎? 不,他們不能算是目標市場。 那麼會是誰呢? 年輕人? 對本地活動感興趣的人? 還是商業領域的用戶? 什麼樣的商業領域? 加油站? 電影製片廠? 還是軍工採購商? 你當然可以為與你不同類型的用戶打造產品。 我們就曾這麼做過。 問題是,你必須認識到你踏入了一個危險地帶。 這就好比你在藉助儀表在飛行:你自己的直覺將幫不上任何忙。 因此你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須小心謹慎,並且要經常查看你的儀表。 這種情況下,用戶就是你的儀表。 你必須遵循“從實踐中來”的原則。 任何主觀猜測都是不允許的;你必須接觸用戶並考察他們的反應。 所以,當你為別人而不是你自己設計產品的時候,你必須去說服一些特定的用戶來使用你的產品;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的話,那麼失敗是必然的。 第十一、籌集的資金太少 大多數成功的初創公司到某一階段都會接受投資。 這就跟要有多個創始人一樣,從統計上來說,是一個保靠的舉措。 那麼,你應該接受多少投資呢? 初創公司的資金是用時間來衡量的。 每個還沒有盈利的初創公司(幾乎所有的初創公司在剛開始時都不可能盈利)在錢花光之前都會有一段時間。 這段時間有時候被喻為“跑道”。 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它在提醒你,當你錢花光的時候,要么起飛,要么撞毀。 太少的錢意味著你沒有足夠的跑道起飛。 當然,起飛的概念也需要視情況而定。 通常你需要更上層樓:從僅僅有個想法和正在實現的原型;到有了原型,正在發布;到已經發布了產品,正處於顯著的增長期。 這也要看投資者的想法,畢竟他們是你在實現盈利前要說服的人。 如果你是從投資人那裡接受資金的話,那麼數量至少應該能夠支撐你到下一個階段。 幸運的是,你對下一個階段是什麼以及需要花費多少都有所控制。 我們建議初創公司在剛開始的時候把這兩項指標都設得低一些:基本上不花什麼錢,以及把初期目標定為構造一個堅實的原型。這樣做會給你最大的靈活性。 第十二、花銷無度 有時候很難把花銷無度和籌集的資金太少區分開來。 如果錢不夠用了,你既可以說是開銷太多,也可以說是籌集的資金太少。 區分這兩條的唯一辦法是跟別的初創公司做個比較。 如果你籌集了五百萬的資金卻還是不夠用,那麼原因就很可能是花銷無度。 現在那些亂花錢的燒包們要比以前少多了。 創業者們似乎已經學到了教訓;再加上創業越來越便宜。 所以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並沒有發現幾個初創公司是在燒錢。 我們投資的公司裡一個都沒有。…

閱讀更多 “(轉貼)創業失敗的18個主要錯誤” »

創業, 生意營運

轉載香港貿發局周訊-創業所需會計及財務管理技巧

Posted on 2011-07-222019-10-06 By Admin

文章轉載自香港貿發局周訊 – 2011年7月7日創業所需會計及財務管理技巧 創業者如具備會計及財務管理基本知識,懂得從會計學角度去選擇合適的創業模式,並且制訂業務運作所需的財務預算,必然有利業務發展,增添勝算。香港貿發局中小企服務中心早前邀請專業會計師,為創業人士講解創業會計和財務管理技巧,助業者進一步瞭解財務管理竅門。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香港分會中小企委員會聯席主席莊耀勤表示,創業形式有很多種,不少創業老闆最終失敗,很多時是選錯了創業模式。選擇經營方式的主要考慮因素,主要包括業務性質、資本要求,以及東主可以承擔多少責任(債務)。 他說,業務性質及資本要求直接影響創業者做什麼生意,以及以什麼模式經營;做生意如同投資,須定下「止蝕」位,不能長期依靠借貸支撐下去,死不認輸,直到「爆煲」才想辦法收拾殘局。 莊耀勤指出,獨資經營是最簡單的商業模式,優點是… (全文閱讀)

創業, 生意營運, 財務

(轉貼)如何做創業項目的陳述和展示

Posted on 2011-07-202019-10-06 By Admin

編者按:本文由Gary Yang 撰寫,他是一周多之前36氪 廣州氪學社創業交流活動的主持人。 一個星期前,我參加了科技博客36Kr的活動。這是一場半天時間的精彩活動,一場創業團隊與VC、業內人士的交流的活動。 作為活動的主持人,我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創業團隊,觀察他們如何對項目做陳述展示、問題應答、提問互動。結合之前對創業團隊的了解和觀察,就產生了這樣一篇文章。我想給創業團隊一些建議,讓他們的陳述和展示更好一些。 * * * 從產生一個好想法,到成為一門好生意,一直到成就一家好公司,這其間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就是你要到處去宣講、陳述,或者說是推介。作為創業者,你 要日復一日地向人們陳述宣講,由於講的很多,有時你可能都忘記了自己在推介:挑剔的投資者、熱心的業內前輩、愛說話的網友粉絲、前來打探消息的媒體、辦理 執照要討好的主管部門、不請自來的顧問、亦敵亦友的同行、為你興奮又擔心的朋友家人、租用辦公室的房東 … … 甚至包括勸你早點回家休息的清潔工阿姨,你都會跟他們說你在做的是怎麼樣一件事情。 在所有陳述和推介的對象中,你可能最重視那些投資機構了。因為他們可能會為你生意注資,往往這剛好是你生意能否做起來的決定性力量。除此之外,投資機構也能從生意的大視角和過往的經驗中為你的事業提出指導和建議,這也顯得難能可貴。 那麼,我們怎麼樣做好創業項目的陳述和展示呢? 開宗明義 如果說只能提一個建議,我會建議創業者陳述自己的項目能做到「開宗明義」。 尋找開宗明義的那句話有時真的很難。但在這個事情上花的所有精力,都將得到豐厚的回報。 我們知道,即使象IBM、Intel、Sumsung、Philips這樣的大公司,在提出新理念或者換一個新口號的時候,都是一件非常既費神又昂 貴的任務。本質上說,他們也在為自己找一句「開宗明義」的一句話。這句話能為整個生意帶來不同凡響的效果。做這個事的成本當然不低,多數還會演變成一場公 司內部聲勢浩大的運動。公司還會尋求外部支持,所以,尋找「開宗明義」那句話也是很多營銷顧問的謀生手段,是很多廣告公司的賺錢業務。 一般說來,好生意都有簡明的邏輯。把事情的邏輯和因果關係弄的錯綜複雜也是有的,不過那通常是陰謀和詐騙,不是生意,至少不是個好生意。 所以創業者應該能在開場的2分鐘之內,就把自己的項目說清楚。找到言簡意賅的一兩句話,把自己項目說明白。現在,「請用一句話來描述一下你的項 目」,這幾乎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要求了。但是我發現,創業者們雖然也能用一兩句話說了,但是一點也不明白,聽眾在那兩句話裡面抓不到什麼實質性的信息。 這是個問題,很明顯,這還不是「開宗明義」的那句話。那怎麼辦?回家繼續想繼續找唄。跟語文能力好的師友對話並探討,我相信你一定能為自己的項目找到一個好說法。 簡潔明了 簡潔明了是人人都贊同的優點,但知易行難。創業者為自己的陳述多做準備,加之臨場經驗的積累,會越來越好。 如果我們去觀察兩個懷抱嬰兒的媽媽會聊些什麼,就會發現「語句散漫」的現象。通常那是一種極為瑣碎和零散的對話。幾乎見不到概括、提要、小結,全都 是細節,而且話題隨性又漂移不定。這種常見於社區的草地邊和公園的長椅上的對話,可以讓兩個新任媽媽在午後的閑適時光里享受好一陣溫馨情調。但是把這種說 話方式拿到商務場合就不行了。 不難理解,新任媽媽太愛自己的寶貝了,也許就是這種強烈的愛,導致了「語句散漫」。那麼對於創業團隊來說,會不會因為太愛自己的項目,而導致陳述演示的時候也「語句散漫」呢?嗯!這還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呢。 當創業者的陳述演示不夠利落,鋪排了很多才進入正題,然後又讓聽眾左等又盼,才能聽到對項目實質性的陳述,很明顯,這就是進入了「語句散漫」的狀態。 這樣不僅會把有限的陳述時間耗掉,而且也在挑戰投資者聆聽耐心的極限。同時,這會讓人懷疑你對項目的理解是否足夠深入,甚至乾脆認為你是在努力把一個簡單想法編造為一個神奇的故事,在忽悠人。 其實我們在陳述演示的準備階段,就應該自問:是不是由於太喜愛自己的項目 ── 這個自己的「親骨肉」,而一頭扎進了細節里去了?說的最多最細的部分,是不是僅僅因為自己對它最熟悉最熱愛? 簡潔,是「用心割捨」的結果。而「用心割捨」,代表着良好的判斷力。 每一位講者都認為自己的說話聽眾是喜歡聆聽的。不幸的是,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只有讓自己對項目的愛保持警惕和剋制,才能把聽眾放在心上,認真考慮聽眾要聽的是什麼。這樣,你的陳述才可能保持簡潔。 除此之外,說一些大家已知的東西,或者拿些網上的通用數據資料來講些大道理,都是對聽眾缺乏了解,也是造成不夠簡潔的原因。 不能叫賣 陳述演示(Presentation)總體上說都是一種行銷行為。但是不同類型Presentation的差異還是很大。比如: 銷售演示 (Sales presentation) 向投資演示 (Investor presentation) 我們通常會缺乏向投資者演示的經驗,但是很熟悉銷售演示。但是兩者不能簡單等同,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演示。 銷售演示就是要賣東西,難免有鼓吹和自誇的成份。而鼓吹和自誇是在向投資演示中應該避免的。面對一個創業階段的項目,你總體上要保持誠懇和客觀的態度。 一般來說,如果憑藉吹噓和引誘的花招來向顧客推銷點什麼東西,大家還能勉強接受(也可能是我們見怪不怪了)。但是面對經驗老道的投資者做陳述和演示,創業者的誠意和項目的真實面貌是打動他們的力量。 叫賣的方式行不通,所以我們無需為項目進行不必要的包裝,無需為項目起個名不副實的華麗名稱。也不要在演示過程中為自己的產品「上大詞」,這都是為溝通設置了障礙。 有些詞彙很常見,但是它們的份量很重,尤其是真正的生意人都覺得它們的份量很重,比如:「平台」、「解決方案」、「一站式服務」等等。要仔細掂量一下你的項目是不是能用得上這樣的詞彙。 如果投資者用淺白的語言來解釋項目的時候,比如,他說:「你的項目本質上就是……

閱讀更多 “(轉貼)如何做創業項目的陳述和展示” »

創業, 生意營運

新書推介 ﹣創業起義

Posted on 2011-07-112019-10-06 By Admin

約十年前,科網熱潮,群雄並起,一度捲起香港商界千重浪。 彈指間,科網蜂擁之潮退卻,唯仍有成功者依然屹立於浮沙中,打下堅實根基,傲視同儕,帶領商界革命,是為「創業起義」。 本書收錄香港高登、Baby-Kingdom、QOOZA、DCFever、OpenRice、she.com等六大香港網站創業心法,既成熟且年青,並附上作者的分析,深入淺出,有志利用互聯網創業者,此書必不可少。 書末也收錄了作者與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有關創業的訪問對話。 此書獲金融界名人蔡東豪、城市電訊主席兼創辦人王維基聯序,全球最大網上讀書分享平台aNobii創辦人宋漢生監製 十二年前,Larry和Sergey創辦了Google;2005年,陳士駿和拍檔創辦了YouTube;同年,Mark Zuckerberg推出Facebook。 對年輕創業家而言,互聯網的巨浪帶來範式轉移,打破壟斷,捲起無窮商機,這時代是他們絕佳的表演舞台。同一時空下,香港於千禧年前後,亦誕生了不少成功的互聯網公司。 本書從本地網站一百強名單中,分門別類,共挑了六家具代表性的本地製作,定下了「六個知名網站×十條常問問題」的雛型,問他們大家最常問的創業問題。 此書從六個與創辦者的訪談中,細述及分析利用互聯網創業奧妙之處及所需的條件。其中探討的,例如: 創業拍檔最好幾多人?意見分歧時怎辦? 讀科技出身,是否有助互聯網創業? 資金和貸款之間,該如何抉擇? 兼職創業可行嗎?還是全職好? 創業要具備甚麼心理質素? 本書針對的讀者: 希望尋求事業的突破、勇闖高峰的你。給自己一個空間盡展所長,未來就掌握在您的手上﹗ 作者簡介: 尹思哲,曾任科技新聞記者、報刊專欄作家,現為《蘋果日報》世說新經一欄作者,著有《Web2.0大引爆》《創業起義》一書。  

創業, 市場資訊

《2010年收入(減少商業登記費)令》屆滿,對創業者或中小企有什麼影響呢?

Posted on 2011-07-082019-10-06 By Admin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 – 編輯組 據政府網站消息提到《2010年收入(減少商業登記費)令》將於 2011年 8 月 1 日屆滿,意思是由2011年的8月1日起如創業者需要申請商業登記證或中小企需要續辦此證的話,一年證的費用便會由原本只收取HK$450徵費變更為合共HK$2450的費用。 即使創業者欲申請一年的商業登記證,費用也有HK$2000之別。因此如創業者現正考慮是否創業之際,可以的話都是盡早作決定了! 如創業者或中小企公司欲查閱相關的政府消息,可參閱以下網址: 稅務局 http://www.ird.gov.hk/chi/tax/bre_ro_expiry.htm 此網站內載有商業登記費及徵費收費表可供創業者或中小企參考,而且也列出申請一年或三年商業登記證及分行登記證的收費詳情。 公司註冊處 http://www.cr.gov.hk/tc/news/news20110615.htm 內裡提到客人可考慮使用他們的「註冊易」網站並以電子方式提交成立公司的申請。創業者亦可親自前往公司註冊處辦理成立公司手續,網站內已列明程序及聯絡資料以便創業者或中小企查詢。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亦有提供成立香港有限公司之服務,詳情可按入http://www.sme.gig.hk/setup-company/

創業, 政府政策

青年人有創業理想但又缺乏資源可以怎麼辦?

Posted on 2011-07-072019-10-06 By Admin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 – 編輯組  香港青年協會於2005年成立了「香港青年創業計劃」,他們期望讓本地青年人可以多一個機會及選擇;創業服務計劃包括資金、創業導師、業務指導及商務支援。計劃雖然由香港青年協會主辦但為進一步策動創業活動,匯豐中小企業設立了「匯豐青年創業大獎」,並且設有豐富的的現金獎項及獎盃。而參賽資格為:  於2004年8月9日或之後及2010年8月9日或之前已在香港註冊營業的企業 持有香港註冊商業登記證及所須營業牌照 參賽企業代表必須為18至40歲的香港居民,須為企業創辦人及持有企業最多股份並參與企業營運管理 是項比賽現已開始接受報名,有意參賽的企業可於2011年8月8日下午5時(以截郵日期為準)或之前將填妥的報名表格連同相關文件,郵寄或親自送交香港青年協會「匯豐青年創業大獎」秘書處收。  創業者如對參加辦法、評審程序、範疇及其他事宜想進一步了解,詳情可按入http://ybhk.hkfyg.org.hk/ybaward2011/tc/home/ 瀏覽

創業

做打工仔不如做創業者?

Posted on 2011-07-052019-10-06 By Admin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 – 編輯組 香港有不少人都會喜歡創業,事實上近幾年間亦聽聞不少打工仔索性放棄工作轉做創業者。但是創業者在決定成立公司之前除了手頭上要有足夠資金外,此外也有一些事項是值得創業者去考慮的。例如創業者需要選擇成立無限公司還是有限公司,此項可以是以公司的業務性質作其中一項決定。此外經營方式的考慮、做獨資經營抑或是合夥經營還是選擇成立有限公司較為合切?創業者本身是否已有資金預算(例如可做一些財務管理分析),是否需要預先草擬一份商業計劃書等,這些也須詳細考慮。 如創業者仍徘徊於交叉路上需要決定成立無限公司或有限公司的話,以下有幾點是可供創業者參考的: 無限公司 成立手續簡單但有無限責任 每年續商業登記證 不用核數 產業權及管理權一體化 有限公司 成立手續較為繁複 (一般創業者會交由專業會計師代辦) 除了每年續商業登記證外,還需要每年呈交周年申報表 須要核數 產業權及管理權可以分開 有限責任 以上都是我們對創業者所分享的一些點滴,如創業者欲獲悉專業人士意見,最好方法還是直接向專業會計師查詢。 如欲了解進一步資料,可按入本網站 http://www.sme.gig.hk/company-service/

創業

Posts pagination

Previous 1 2 3 4 5 Next

Categories

  • Automotive
  • Business
  • Entertainment
  • Gadgets
  • Innovation
  • 中國內銷
  • 中小企活動資訊
  • 人力資源
  • 個人發展
  • 創業
  • 宣傳推廣
  • 專業服務
  • 市場資訊
  • 政府政策
  • 特約專欄
    • Drucker & Music
    • 原少風專欄
    • 營商滋味
    • 疫景「磨劍」
    • 白武士秘笈
  • 生意營運
  • 科技應用
  • 網上宣傳
  • 美通社新聞
  • 財務
  • 使用吉博力iCon浴室系列進行浴室改造 美通社新聞
  • 三生製藥2018上半年業績公佈:營收同比漲幅27.4% 美通社新聞
  • Booking.com 披露2023年LGBTQ+ 旅客謹慎與自信的對比 美通社新聞
  • Panda DAO推出Megrez手機生態:開啟Web3.0與高端製造的融合革命 美通社新聞
  • Arasan 透過其下一代 USB 2.0 PHY IP 更新整體 USB IP 解決方案 生意營運
  • 千禧酒店及度假村煥新推出「我的千禧」全球賓客忠誠計劃 美通社新聞
  • 男士首飾在2020 SEASONS春季展上魅力四射 美通社新聞
  • 碧瑤(1397.HK)被輝立證券予「買入」評級 目標價1.18港元 美通社新聞

Copyright © 2025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 SME.gig.hk.

Powered by PressBook News WordPress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