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機構、基金和企業對可持續投資的胃納增加,需要公私營界別合作
最新綠色金融政策有助香港躋身亞洲可持續發展金融領袖
香港2020年7月23日 /美通社/ -- 根據太平洋盆地經濟理事會(PBEC)、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可持續商業網絡(ESBN)及畢馬威最新研究顯示,亞洲金融機構、基金和企業對可持續投資的胃納持續增加,公私營界別需要進一步合作。
《變革催化劑:亞太區可持續金融發展報告》闡述了亞太區當前可持續金融的情況,以及行業和非政府機構對可持續金融發展現狀和改革的觀點。
報告引用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的資料,顯示目前全球逾五分之四的可持續投資資產集中於歐洲和北美洲。即使投資者越發意識到可持續投資的重要性,但亞洲地區(尤其是日本以外)的相關投資卻仍相對較少。如要達到聯合國訂立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亞太經社會估計亞太區每年需要付出1.5萬億美元,相當於區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
ESBN執行委員會主席兼銀行及金融業專案組主席、PBEC副主席林家禮博士、 BBS指出:「大眾日益意識到可持續投資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同時更了解應對世界氣候變化所需的大量資金。各國政府將不能單單透過公共財政支援相關項目,因此必須加強與私營機構在可持續金融上的動員及合作以填補投資缺口。」
儘管現時亞太地區對可持續金融的接受程度還未如歐洲和北美洲,但進度良好及多項相關的倡議正在推行,而且區內的各國政府通過其中央銀行,開始要求金融機構及上市公司進一步披露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及其他環境風險。根據報告,日本、新加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在率先採取相關行動。
PBEC主席及畢馬威中國副主席韋安祖(Andrew Weir)表示:「可持續發展是董事會、投資者和公眾關注的重點領域。我們看到香港相比區内其他國際市場在這方面更迅速地採取了行動。我們亦見到有更多公司將ESG因素納入其投資考慮當中。」
就香港最近的綠色政策而言,港交所最近成立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STAGE)以支援可持續和綠色金融,而香港金管局亦宣佈將優先考慮綠色和ESG投資,並就此制定一個共同框架以評估銀行目前的「綠色」基準。金管局和證監會最近更共同成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以推動金融行業的氣候和環境風險管理,促進行業在香港的增長。
PBEC首席執行官Michael Walsh表示:「公眾對可持續發展的取態在快速改變,有關方面的討論亦已被納入全球公司董事會的包容性政策之中。通過採用ESG標準,亞洲地區存在大量機遇。因此,PBEC支持並鼓勵機構與行業領導者之間進一步合作。」
ESBN銀行及金融業專案組成員及畢馬威中國可持續金融事務香港主管合夥人吳柏年指:「為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私營界別需要善用現有政策,並將其視為公司業務計劃中優先和核心的部分以把握機會。香港有望成為區內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領域的領導者。預期中國的『十四五』規劃亦將支持透過可持續資金推動企業實踐可持續方針。展望未來,我們預計亞太地區將更廣泛採納可持續金融。」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24個城市設有26個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約12,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沙、成都、重慶、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濟南、南京、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天津、武漢、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的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服務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絡。成員所遍佈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專業人員超過219,000名,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獨立成員所網絡中的成員與瑞士實體—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各成員所在法律上均屬獨立及分設的法人。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相關鏈接 :
https://home.kp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