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為什麼「別再想了,做吧」其實一點也不衝動?
我常常告訴有創業念頭的人:「別再想了,做吧!」因為一直我認為:A) 不做,你的期望值永遠是零,只能等到別人成功了,才在那抱怨「這個 Idea 當初我也有想到」;B) 好的 Ideas,不是在家裡想出來的,而是一邊做,一邊碰撞出來的。 這兩個論點或許有些道理,但是我常常覺得不夠科學。直到昨天晚上讀到我在紐約的創投友人 Fred Wilson 的這篇「Subconscio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潛意識資訊處理),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別再想了,做吧!」是這麼的科學。它不只讓你開始「累積」,更重要的是,它會邀請你的潛意識加入思考,讓你使用到 100% 的大腦產值。原來我們常常講的「激發潛能」根本一點都不誇張,它就是這個意思。哇!傑克,這真是太神奇了!套句柯南常說的:「到此為止,所有的線索都連成一線了。」 我研究了一下,科學上,這個效應叫作「Incubation Effect」(孵化效應),是人類大腦「創造新思想」四階段中的第二個。每當你開始一個工作,大腦在收集了很多新資訊之後,會自動的交給你的潛意識去處理。無論你是在做別的事、睡覺還是在開會,潛意識都會默默的常駐在背景工作,不斷的嘗試著找出最好的答案。然後直到某個時間點,尤其當你在洗澡、開車、運動過後,當大腦進入「右腦模式」,潛意識往往會選擇在這時把工作的結果上傳到主意識,哇啦,你就出現了「恍然大悟」的情況。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太多類似的經驗,所以我也不必再舉更多的例子。重點是瞭解了這個道理之後,我終於可以解釋下面兩件事情: 別再想了,做吧! (全文閱讀) (Image via crazydean,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