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即時通訊已成全球的大趨勢。微信有4億用戶;WhatsApp有3億;Line及Viber亦在數月前突破2億。很多即使通訊程式的用戶人數以每用數百萬的速度增加。據WhatsApp公佈的數字,其每月活躍使用者數目,已經超越了Twitter。流動即時通訊將會成為另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raw]
實際上,即時通訊群體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社交網絡,手機內的聯絡人數量就是社交活躍程度的指標。
愈來愈多的品牌,機構,甚至個人,都積極尋找接觸這些龐大社群的方法。可惜的是,直至目前為止,基本上沒有一個即時通訊平台有提供合適及可靠的宣傳功能。WhatsApp更在數月前宣佈,短時間內不會開發廣告功能。
十字路口
不過,在商機無限之下,各個主要平台已著手研究新的收入來源。例如Line透過賣表情貼紙,已經賺進大筆現金。而亞洲兩大平台,微信WeChat及KaKaoTalk已開始研發供商業用戶使用的平台。各大一線品牌,例如Coca Cola, LV, Nike等,在WeChat上已有相當程度的參與。麥當勞更已開始從中獲利。
在日本及韓國等地擁有過億用戶的KakaoTalk,剛推出針對商業用戶的”Plus Friends”服務,讓付費用戶建立品牌專頁,發放宣傳訊息。服務的最低收費是2萬美元,服務推出後大受歡迎。種種跡象都顯示,即時通訊企業在想辦法將著龐大的用戶基礎變化成實際收入。
即時通訊都是收費系統
不過,儘管即時通訊市場大,但很多市場經理仍然對它束手無策。首先,WhatsApp及Line等都是私人網絡,任何宣傳都需要在法例監管下進行,貿然向大眾發放大量訊息,隨時惹人討厭,甚至招來官司。
另一個困難是,企業可從即時通訊活動中所帶來的效益究竟有多大,到現在仍是未知之數。與一般社交網絡不同,即時通訊服務通常是收費的。以麥當勞與微信的合作為例,麥當勞需要為每一筆透過微信而獲得的交易分帳。若此模式能夠盛行的話,未來各大小企業便需預留一筆費用才能使用這些平台了。而究竟有多少企業能夠應付這些額外開支呢?現在仍無人能夠解答。
流動市場著重用戶體驗
今時今日,大家對某一平台的忠誠度愈來愈低(美國的小朋友都開始捨棄Facebook了),對社交平台的經營者來說,低質素的廣告、大量垃圾信息,很可能一下子就會毀掉用戶的心中的形象,繼而引發用戶逃亡。這是所有網絡經營者都想避免的惡夢。
於是,直到今天,WhatsApp內仍未有橫幅廣告,自動播放的短片,彈出視窗等。由於這些傳統形式的廣告,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將來亦多數不會在WhatsApp等即時通訊平台出現。用戶人數是這些平台的價值所在,任何可能趕走用戶的形式,他們都會盡量避免。既然不會有banner,沒有關鍵字廣告,我們就要為新的宣傳形式作好準備了。
—凱文
[/r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