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專家」免費創業及中小企業務諮詢服務
不少創業者都會面對一個問題:由成立公司到生意營運、財務安排,中小企的決策者難免事事都需親力親為。一方面希望專注於業務,另一方面卻要處理鎖碎的營運安排。
政府工業貿易署的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簡稱SUCCESS)已推出「問問專家」業務諮詢服務,只要透過網上表格申請,便可安排約見顧問專家,取得免費的業務諮詢服務。此項服務專為香港中小企而設,不論遇到創業、營商疑難、貸款申請資詢等等,都可一一查詢。
不少創業者都會面對一個問題:由成立公司到生意營運、財務安排,中小企的決策者難免事事都需親力親為。一方面希望專注於業務,另一方面卻要處理鎖碎的營運安排。
政府工業貿易署的中小企業支援與諮詢中心(簡稱SUCCESS)已推出「問問專家」業務諮詢服務,只要透過網上表格申請,便可安排約見顧問專家,取得免費的業務諮詢服務。此項服務專為香港中小企而設,不論遇到創業、營商疑難、貸款申請資詢等等,都可一一查詢。
於2011 年,筆者曾協助兩間「臨近」上市的集團重組其知識產權擁有人身份,以便將來更有效率地發展業務,或是在「適當時候」可隨時申請上市。與此同時,筆者認為較有規模的企業也應要注意以下知識產權問題:
「企業可成立一間海外公司來持有所有知識產權(其包括註冊商標、註冊專利和註冊外觀)。這樣,企業便可獲得某程度上的稅務優惠和更佳的管理安排。」……
一個商標順利申請所需的時間平均會少於5 個月——由申請日至「商標註冊處」發出註冊證書。
若果「商標註冊處」拒絕申請,視乎拒絕的原因。若果拒絕的原因是於申請前,「商標註冊處」已有一個已註冊的商標,而該註冊商標與申請的商標一模一樣或非常相似,並且該註冊商標與申請的貨品類別是一樣時,申請可能永遠不會被接受。
當申請人收到「商標註冊處」以上述為由的拒絕信時,他應考慮以下兩項行動:
1. 申請撤銷註冊商標
2. 重新申請註冊商標
編按:作者莫乃光指出,由於香港中小企缺乏良好的融資環境,創業者在難以賺取盈利的前提下,政府各項的稅務優惠並不能解決中小企的最為核心的經營困難--香港本土市場太小。莫乃光認為政府應協助中小企面向全世界,政策不能只傾向於中國市場的紅海。 作為金磚四國之一的中國早已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在歐美金融危機之後更成為全球看好的經濟體系,國際品牌不斷積極進軍內地市場,香港需要強化作為國際樞紐的地位,爭取作為來往中國與歐美市場之間的gateway角色。香港中小企能否藉此把握商機,在放眼中國內銷市場的同時亦要把握機會積極認識世界市場的趨勢。 轉貼 蘋果日報專欄「可圈可點」 作者:莫乃光 如何改變香港經濟多元化,協助年輕人在社會向上流動,已經在這特首選舉季節中,成為科技界關注的重要議題之 一。早前在 IT呼聲 2012舉辦的特首參選人論壇上,有 IT界年輕選委指出,雖然政府已經投入了不少機構的資源,只為創業、研究和開發者帶來更多的繁文縟節,而不懂科技和科技投資的官僚,令越來越多資源其實花費了在管理開銷上。 他們表示,年輕人尤其創業者,都是希望自己自食其力,不想處處要求政府幫助,不過,香港的環境對很多早、中期創業公司,確實缺乏適當的融資環境。有年輕選委建議,可否以免稅或甚至負稅率,支援適合某些條件、限制和利潤以下的創業公司?另外,他們亦指出,例如數碼港的「創意微型基金」,每宗批出十萬元的錢不用多,但省卻了很多行政麻煩,對創業者反而比較實用。 四位參選人包括馮檢基、何俊仁、梁振英和唐英年,當然都對這些訴求都「積極回應」,但都似乎並未能具體就個別措施回應,而在權位的建制參選人,都未能就平衡行政措施的利與弊,提出解決方向。 稅務優惠並非萬能 就着免稅和負稅率的建議,有參選人都指出可能引致一些行政公平上的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少早期創業公司根本未賺錢,稅務優惠對他們未必最實惠。不過,唐英年在本星期接受報章訪問時卻說,他會考慮「在維持聯繫滙率、不改稅制和不減稅率的大原則下,仍會提供多項稅務優惠振興經濟」。 不過,創業者其實非常清楚知道,只有資助,而沒有措施協助創業者面對香港本土市場太小這問題,實在於事無補,而協助創業者衝出香港,答案肯定不在 CEPA,因為中國市場競爭本身已經非常激烈, CEPA管制下的產品和服務市場,往往也非創業公司的目標市場;反而,創業者要面向全世界,積極認識世界市場、技術發展甚至融資的趨勢。
編按:於1990年成立的華碩(ASUS),是全球最大的主機板製造商,亦是筆記型電腦及顯示卡產品的大品牌。在長久被歐美品牌專美的電腦產業,作為一個台灣品牌,華碩的成績斐然。 最新一期的中時電子報報導了其董事長施崇棠在哈佛商學院的分享,大談創業心得,勉勵商學院的學生。希望華碩的成功例子亦能啟發為香港中小企及各位創業者。 文章轉自 中時電子報 第780期, 文/辛曉昀 與哈佛商學院學子分享 華碩成為國際品牌的祕訣一場施崇棠在哈佛商學院的演講,分享華碩如何從小公司成為全球NB第五大品牌,他又如何從小工程師到品牌領導人。施崇棠用六十歲的人生智慧,與年輕人分享創業前該做的五件事。 華碩從主機板起家,打著「堅若磐石」口號的的筆記型電腦,到二○○七年掀起小筆電熱潮的Eee PC,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總是用產品力向市場證明,華碩堅持「精采創新、完美品質」的核心競爭力。 即使在蘋果iPad寡占平板電腦市場的情勢下,今年四月華碩推出的平板電腦「變形金剛」異軍突起,被《華盛頓郵報》推崇勝過第一代iPad,更被視為科技業的「台灣之光」。 隨著華碩品牌名揚國際,市值逼近新台幣一千五百億元,施崇棠也成為全球科技業風雲人物,去年三月,他受邀前往美國哈佛商學院演講,與青年學子分享華碩如何從小公司變成國際品牌,並建議年輕人創業前要做到的五件事。 施崇棠給準備創業的年輕人的第一個建議是 Sharpen the sword(精益求精),「我的建議是,選對目標,不要朝三暮四。」施崇棠認為,找尋你的範疇領域、技術能力,和能夠盡其發揮所能的地方去精益求精。把大學時期的電磁學念二十幾遍,就是要從基礎的東西,來決定這一切。 施崇棠出生於彰化的公務員家庭,從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再進入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進修。二十七歲進入宏碁帶領研發部門,當時,以施崇棠為首的工程師團隊興起創業念頭,「我們都對電腦技術瘋狂,認為自己是天下無敵的那種人。」 華碩成立初期,施崇棠和另四位同樣是工程師出身的創辦者──童子賢、徐世昌、謝偉琦和廖敏雄,就選定以主機板為業務,並製造出最快速、最可信賴的主機板,才讓華碩得以在○六年一躍成為全球最大主機板廠商,榮登股王。 在專精的領域發揮才能外,施崇棠認為跟對潮流(Ride the right wave)是第二個重要議題…… (全文閱讀)
編按:香港作為國際樞紐,為來往中國市場與歐美市場之間的gateway之重要角色,早已不是新鮮事,也不算是時髦的概念。只是,隨著中國開放經濟,大陸的商業城市正以高速發展,其中更以上海為首,令香港的國際地位受到威脅。在環球經濟的負面影響下,全世界的消費市場仍未能在強烈的打擊下真正復甦,唯獨奢侈品市場的需求隨著中國起飛之勢愈見篷勃,國際奢侈品牌不得不全面主攻中國大陸市場。但看來,對於歐洲各大奢侈品牌來說,香港的樞紐地位並沒有因上海的高速發展而下降。隨著奢侈品牌於香港上市,本地的中小企業若能從中發掘商機,必大有作為! (轉貼) 奢侈品赴香港上市 文章轉至新財富雜誌vol.201110 (11月出版) 繼攻佔香港地區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之後,國際大牌又把「到香港上市去」當作新的時髦選擇,以期用高估值、高融資和高回報實現在大中華地區的名利雙收,儘早鎖定品牌未來成長的最有力引擎。 2011年9月,澳門地區奢侈品代理商彩虹集團正式進入IPO前的風險評估,預計其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的掛牌將籌資15.6億美元。作為當地最大的奢侈品代理商,Cartier、Ermenegildo Zegna、Burberry和Emporio Armani等10多個品牌簽訂了澳門地區的獨家代理權,在內地和澳門地區共擁有80多家門店。 作為奢侈品牌進軍大中華地區市場的第一站,香港在消費市場上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彈丸之地几乎囊括了所有消費者叫的出、叫不出的奢侈品牌。如今,「到香港上市去」成為奢侈品牌「到內地開店去」之外的又一時髦選擇。隨着彩虹集團即將掛牌上市,奢侈品産業鏈上的各個環節都已經在香港實現了與資本市場的對接,從製造到品牌到代理再到二級市場流通,一應俱全,這其中既包括了2007年上市、替LVMH旗下品牌以及Prada製鞋的台灣企業九興控股(01836.HK),也有新近亮相的品牌商Prada(01913.HK)、新秀麗(01910.HK),以及販賣二手奢侈品起家的米蘭站(01150.HK)。此外,除了Coach已明確表示將在下半年以存托憑證(ADR)的方式在香港二次上市外,英國鞋履品牌Jimmy Choo、英國超跑品牌阿斯頓·馬丁、菲亞特旗下超跑品牌法拉利,甚至英國老牌服裝品牌巴寶莉都間或傳出了在港首次或二次公開招股的消息。 從表面上看,在香港上市具備估值高、融資額高的優勢,可謂「賺了中國消費者的錢,又來賺投資人的錢」。而實際上,奢侈品牌盤算着通過登陸香港的資本市場,進一步拓展品牌在大中華地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從而更好地以香港為跳板深挖中國市場的消費潛力。正如Coach總裁Lew Frankfort公開表示的那樣,在港上市將會是一場「只融人氣不融資」的游戲,但通過鎖定中國市場這個品牌成長最有力的增長引擎,奢侈品牌收穫高回報也將成為一種必然… (全文閱讀)
文章轉自《中外管理》 作者:張玉利 創業者能否成功地開發出機會,進而推動創業活動曏前發展,通常取決于他們掌握和能整合到的資源,以及對資源的利用能力。許多創業者早期所能獲取與利用的資源都相噹匱乏,而優秀的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卓越創業技能之一,就是創造性地整合和運用資源,尤其是那種能夠創造競爭優勢,並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戰略資源。 儘管與已存在的進入成熟發展期的大公司相比,創業型企業資源比較匱乏,但實際上創業者所擁有的創業精神、獨特創意以及社會關係等資源,卻衕樣具有戰略性。因此,對創業者而言,一方麵要借助自身的創造性,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儘可能大的價值,另一方麵更要設法獲取和整合各類戰略資源。 善用資源整合技巧 創業總是和創新、創造及創富聯係在一起。一位創業者結合自身創業經曆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缺少資金、設備、雇員等資源,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這會迫使創業者把有限的資源集中于銷售,進而為企業帶來現金。為了確保公司持續發展,創業者在每個階段都要問自己,怎樣才能用有限的資源獲得更多的價值創造? 學會拼湊。很多創業者都是拼湊高手,通過加入一些新元素,與已有的元素重新組合,形成在資源利用方麵的創新行為,進而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創業者通常利用身邊能夠找到的一切資源進行創業活動,有些資源對他人來說也許是無用的、廢棄的,但創業者可以通過自己的獨有經驗和技巧,加以整合創造。例如:很多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業者並不是專業科班出身,可能是出于興趣或其他原因,對某個領域的技術略知一二,卻憑借這個略知的“一二”敏銳地發現了機會,並迅速實現了相關資源的整合。 整合已有的資源,快速應對新情況,是創業的利器之一。拼湊者善于用發現的眼光,洞悉身邊各種資源的屬性,將它們創造性地整合起來。這種整合很多時候甚至不是事前仔細計劃好的,而往往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摸著石頭過河”的產物。而這也正體現了創業的不確定性特性,並考驗創業者的資源整合能力。 步步為營。創業者分多個階段投入資源並在每個階段投入最有限的資源,這種做法被稱為“步步為營”。步步為營的策略首先錶現為節儉,設法降低資源的使用量,降低管理成本。但過分強調降低成本,會影響產品和服務質量,甚至會製約企業發展。比如:為了求生存和發展,有的創業者不註重環境保護,或者盜用別人的知識產權,甚至以次充好。這樣的創業活動儘管短期可能賺取利潤,但長期而言,發展潛力有限。所以,需要“有原則地保持節儉”。 步步為營策略錶現為自力更生,減少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目的是降低經營風險,加強對所創事業的控製。很多時候,步步為營不僅是一種做事最經濟的方法,也是創業者在資源受限的情況下尋找實現企業理想目的和目標的途徑,更是在有限資源的約束下獲取滿意收益的方法。習慣于步步為營的創業者會形成一種審慎控製和管理的價值理念,這對創業型企業的成長與曏穩健成熟發展期的過渡,尤其重要。 發揮資源杠桿效應 儘管存在資源約束,但創業者並不會被噹前控製或支配的資源所限製,成功的創業者善于利用關鍵資源的杠桿效應,利用他人或者別的企業的資源來完成自己創業的目的:用一種資源補足另一種資源,產生更高的復合價值;或者利用一種資源撬動和獲得其他資源。其實,大公司也不衹是一味地積纍資源,他們更擅長于資源互換,進行資源結構更新和調整,積纍戰略性資源,這是創業者需要學習的經驗。 對創業者來說,容易產生杠桿效應的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非物質資源。創業者的人力資本由一般人力資本與特殊人力資本構成,一般人力資本包括受教育背景、以往的工作經驗及個性品質特徵等。特殊人力資本包括產業人力資本(與特定產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與創業人力資本(如先前的創業經驗或創業背景)。調查顯示,特殊人力資本會直接作用于資源獲取,有產業相關經驗和先前創業經驗的創業者能夠更快地整合資源,更快地實施市場交易行為。而一般人力資本使創業者具有知識、技能、資格認證、名譽等資源,也提供了衕窗、校友、老師以及其他連帶的社會資本。 相比之下,社會資本有別于物質資本、人力資本,是社會成員從各種不衕的社會結構中獲得的利益,是一種根植于社會關係網絡的優勢。在個體分析層麵,社會資本是嵌入、來自于並浮現在個體關係網絡之中的真實或潛在資源的總和,它有助于個體開展目的性行動,並為個體帶來行為優勢。外部聯係人之間社會交往頻繁的創業者所獲取的相關商業信息更加豐裕,從而有助于提升創業者對特定商業活動的深入認識和理解,使創業者更容易識別出常規商業活動中難以被其他人發現的顧客需求,進而更容易獲得財務和物質資源——這正是其杠桿作用所在。 設置合理利益機製 資源通常與利益相關,創業者之所以能夠從家庭成員那裏獲得支持,就因為家庭成員之間不僅是利益相關者,更是利益整體。既然資源與利益相關,創業者在整合資源時,就一定要設計好有助于資源整合的利益機製,借助利益機製把包括潛在的和非直接的資源提供者整合起來,借力發展。因此,整合資源需要關註有利益關係的組織或個人,要儘可能多地找到利益相關者。衕時,分析清楚這些組織或個體和自己以及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利益關係,利益關係越強、越直接,整合到資源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是資源整合的基本前提。 利益關係者之間的利益關係有時是直接的,有時是間接的,有時是顯性的,有時是隱形的,有時甚至還需要在沒有的情況下創造出來。另外,有利益關係也並不意味著能夠實現資源整合,還需要找到或發展共衕的利益,或者說利益共衕點。為此,識別到利益相關者後,逐一認真分析每一個利益相關者所關註的利益非常重要,多數情況下,將相對弱的利益關係變強,更有利于資源整合。 然而,有了共衕的利益或利益共衕點,並不意味著就可以順利實現資源整合。資源整合是多方麵的合作,切實的合作需要有各方麵利益真正能夠實現的預期加以保證,這就要求尋找和設計出多方共贏的機製。對于在長期合作中獲益、彼此建立起信任關係的合作,雙贏和共贏的機製已經形成,進一步的合作並不很難。但對于首次合作,建立共贏機製尤其需要智慧,要讓對方看到潛在的收益,為了獲取收益而願意投入資源。因此,創業者在設計共贏機製時,既要幫助對方擴大收益,也要幫助對方降低風險,降低風險本身也是擴大收益。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考慮如何建立穩定的信任關係,並加以維護。管理 (本文作者係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鄧勇兵
特首曾蔭權於十月十二日(星期三)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建議成立一項為期五年的十億元專項基金,以支持香港中小企拓展內地市場。為配合內地「十二.五」規劃積極拓展內銷市場,曾特首盼該項基金能鼓勵港企朝高增值方向發展,並結合本地設計的優勢發展品牌。 最快於2012下半年接受申請 政府發言人指,該項基金主要供港商申請用作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內地廠房,或拓展內銷市場之用。企業申請資助同時,亦須自行出資同等金額配對,申請金額設有上限。政府可能會參考「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的模式,把資助金額上限調升,但具體實施細節則有待諮詢。有消息指,政府將設立評審委員會,討論申請的原則及資格,並計劃2012年上旬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料最快於2012下半年接受申請。
香港中小企資源服務網 – 編輯組 香港人前往內地做生意已經不是什麼新事,同樣地內地人來香港成立公司亦比比皆是。我們遇過不少內地客人都是非富則貴的申請者,成立一間香港有限公司都只是大概幾千元港幣的費用,對他們來說幾千元的價錢也未必能購買一個高質數的名牌手袋。 但相反若果是香港人考慮前往內地成立有限公司的話,大陸地大脈搏,究竟我們應該選擇在那裡成立公司呢?根據不同地方或省份它們的法例又各有不同,因此非要先了解清楚不可才進一步行動也並未遲疑。以下資料是給閣下作為參考 ─ 成立外商獨資有限公司(貿易)─深圳註冊 工作天:45-55個工作日完成 客戶提供資料:公證書、銀行資信證明、正規租賃合同、委任人士身份證影本 申請條件: A. 投資者信譽良好,無不良記錄 B. 所從事行業符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 C. 最低註冊資本要求:貿易(批發) 50萬人民幣;貿易(零售) 30萬人民幣;服務類10萬人民幣;註冊資金可用於公司運作 D. 註冊資金需實際到位,可以選擇一次性到位;或者分期:營業執照簽發日3個月內15%以上,其餘在2年內打入 E. 有固定租賃場所 F. 需委任之職位法人、監事;以上兩職位不能為同一人,但無國籍限制) G. 其他行業需符合法律規定 提供資料: 1. 客戶需要提供資料(商務執行專員另提供清單) 2. 公證書X2、銀行資信證明X2、正規租賃合同X2、核數報告X1、委任人士身份證影本 (以上英文需提供中文譯件) 如中小企或創業者對在中國成立外商有限公司(貿易)想進一步了解的話,可按入http://www.sme.gig.hk/setup-china-co/ 查詢。
也 許你現在已工作多年,也許你即將畢業,不管你目前處於哪個階段,我相信你們中的很多人的心中都懷揣着一個最初的夢想—創業,希望通過創業來實現自我、改變 世界。Brian Hamilton是金融信息提供商Sageworks的CEO,以下幾點是他對創業的一些看法,希望對有志於創業的你有所啟發。 1. 如何通過創業為世界帶來一些好的改變,而不能總想着如何徹底改變世界 很 多年輕人一談到創業,就將它與一些革命性的改變世界的想法聯繫起來,在我看來,這並不是對創業的正確解讀,然而這種想法在學生群體中又是普遍存在的。真正 想創業的同學應該從自己喜歡做的事做起,基於自己的興趣點來創業,而不能一說到創業就想着如何去徹底改變世界。如何你能夠通過創業給這個世界帶來一點好的 改變,哪怕就那麼一點,也就足夠了。因為世界的改變通常是成千上外創業者點點滴滴積累的結果,而不是個別創業者革命性想法的結晶。 2. 創造價值,成功就在不遠處 我 認為人們需要重新解讀成功。我過去總將成功與金錢掛鈎,將成為億萬富翁視為成功的標誌,然而現在看來這是多麼的可笑,這就像你在打籃球時,如果你在投球時 一直看着比分牌,那麼你能投進球嗎,我看很難。然而 如果你能專註於為世界創造真正有價值的產品,那麼市場會通過購買你的產品和服務來回饋你,這樣一來你想不成功都難。創造有價值的產品,學會如何為世界提供 更好的服務,而不是一味的索取,這對於創業者而言至關重要。 3. 面對失敗,無所畏懼 對 於那些真正想創業的人,我希望他們能夠真正去試一試。然而我還是有所擔心,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生活閱歷淺,生活中還沒有經歷過真正意義上的挫折或失敗,因 此很多想創業的人認為如果自己創業不成,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因此也就漸漸失去了創業的勇氣。對這些人我想說的是,他們真的需要重新定義失敗。如果你真的 將創業不成視為失敗的話,那麼你也許真的不適合創業。 原文網站 : 36 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