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消費者最可能謹慎地恢復疫情前生活習慣;香港消費者最傾向留在家中
香港2020年9月30日 /美通社/ -- 根據畢馬威的全球調查,現在大多數來自中國內地(66%)和香港(67%)的消費者將「產品或服務質量」視為購物時的首要考慮因素,其重要性超越了在新冠疫情大流行開始時的最重要購買動力「性價比」。
畢馬威的第二份《新形勢下的消費者:新冠疫情脈搏調查》報告分析了自7月首份報告發佈以來,消費者的行為、期望和與不同界別的企業之間的互動隨著新冠疫情不斷發展所產生的變化。最新的分析建基於2020年5月29日至8月24日期間收集到的數據,數據取自一連六次消費者脈搏調查中的前五次調查,涵蓋了12個市場的12,000多名消費者,其中包括950名來自中國內地和1,037名來自香港的消費者。
與7月份進行的首次分析相比,消費者現時認為新冠疫情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將較先前預計的長遠,因此對恢復正常活動的信心有所下降。在香港和中國內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預計疫情大流行的影響將持續一年或更長時間,根據最新分析,受訪者中有59%和44%表示如此,而首份報告中的百分比分別為50%和29%。
在受訪市場中,中國內地消費者屬於最有可能(41%)在採取更謹慎的措施下回復到新冠疫情前生活習慣的一群。只有13%的中國內地消費者認為疫情大流行的情況將持續一年以上。
畢馬威中國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主管合夥人錢亦馨表示:「隨著防疫措施的解除,中國內地有經濟能力的消費者將消費重點放在外出就餐、在國內旅遊和進行其他休閒活動上,並在重新考慮他們未來的消費模式。現在大多數中國消費者在進行任何購物時都會比從前更揀擇,因此零售商必需要有具說服力的理由,以在短期內吸引消費者。」
由於消費者預期新冠疫情的影響將持續一段較長時間,他們開始考慮自己未來的財務狀況。銀行客戶比以往更希望能掌控自己的財務狀況,並期望銀行瞭解他們的需求。對比其他市場,中國內地受訪者要求銀行根據其個人情況提供量身定制產品和服務的比例最高(66%),而香港亦有43%消費者要求銀行提供個人化的支出模式分析。在總體支出方面,有30%的香港消費者和25%的中國內地消費者表示他們在未來6至12個月內的消費將比以前減少。
在中國內地傾向於留在家中的人的比例從首次分析的16%下降至12%,然而在香港這一比例則從20%顯著增加至33%,而表明會避免到公共場所的受訪者也從33%增加至39%,使香港成為最謹慎的市場。同時,香港在所有市場中的雜貨淨支出增長最快(33%),其次是中國內地,百分比為24%,而全球增長則為11%。消費者在雜貨上的支出增長反映了許多客戶增加在家消費的必要性。調查還顯示,自第一次報告以來,表明在疫情爆發後有定期進行網上購物的中國內地消費者百分比亦從49%增加至59%。
畢馬威中國亞太區消費品及零售行業主管合夥人利安生(Anson Bailey)表示:「家居現已成為人們生活的新中心,集工作、娛樂、學習和社交活動於一室。數字化無疑是達至增長的渠道和滿足客戶新期望的關鍵方法,品牌必須確保其線上產品及服務易於使用,並與整體服務全渠道無縫連接。」
目前,中國內地受訪者對企業的信任度特別高,與新冠疫情之前相比,對各界別的淨信任度增加了27%,而全球受訪者對企業的淨信任度則下降至-4%,香港為-9%,所有其他市場的淨信任度也為負數。中國內地和香港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表示在購買產品或服務時會繼續著重對品牌的信任度。
畢馬威中國香港區消費品和工業市場主管合夥人葉嘉明指出:「信任是由零售商透過展現出與客戶有相同的價值去驅動的,現在客戶都期望零售商能更加關注如何保護客戶的安全。企業必須清楚地向客戶溝通和展示其將持續重視重建客戶信任的承諾。」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中國在24個城市設有26個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約12,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沙、成都、重慶、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濟南、南京、寧波、青島、上海、瀋陽、深圳、蘇州、天津、武漢、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的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服務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絡。成員所遍佈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專業人員超過219,000名,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獨立成員所網絡中的成員與瑞士實體—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各成員所在法律上均屬獨立及分設的法人。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中外合作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