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進入全球前1000 強銀行的數量排名第二,與榜首美國的入圍銀行數量差距縮窄
香港2019年8月29日 /美通社/ -- 畢馬威《2019年中國銀行業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指出,中國內地銀行業在環球經濟不明朗下整體經營業績保持增長。報告亦指出,2018年內銀業總資產及總負債規模穩中有升,與此同時,盈利持續增長但增速放緩。
畢馬威亞太區金融服務業主管合夥人李世民認為:「中國金融業改革已令行業格局發生徹底變化。金融業需在財富管理和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這亦符合其進一步開放市場並借鑒國際經驗的長期發展目標。」李世民續稱,透過進一步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以及改善國內金融機構管理,未來中國金融業將能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2018年度,內地銀行業隨著資產結構的持續調整,純利增速放緩。商業銀行純利為1.8萬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度增加825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4.7%,增速較2017年度下降1.3個百分點。2019年首季,商業銀行純利較2018年同期增長9.4%。
資產質素方面,雖然2018年不良信貸資產規模有所增加,但整體風險平穩可控。截至2018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2.03萬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末增加3,200億元人民幣,增幅為18.7%,整體平均不良貸款率與2017年末相比微升0.09個百分點至1.83%,顯示不良貸款有所增加。
於2018年,商業銀行加大信貸額度,資產因而呈現穩定增長。截至2018年末,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為210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6.70%,增幅較2017年度下降1.6個百分點。鑑於本年度金融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及投資領域不斷擴大,預計商業銀行將會進一步增強產品供應,資產管理規模有望錄得溫和增長,資產結構亦有望進一步優化。
畢馬威中國金融業審計主管合夥人陳少東認為:「2018年至今,國內及環球經濟環境變幻莫測,中國銀行業面對不少挑戰。一方面,相對寬鬆的市場環境有利於促進銀行業金融機構『穩增長、調結構』,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從金融市場整體角度而言,銀行業『防風險、促改革』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陳少東續指:「過去一年,監管機構陸續頒佈的一系列監管要求,對中國商業銀行資管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針對行業風險管理的監管更是前所未有的嚴格,觸發市場對信貸資產質量、金融市場波動中小型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以及與地產發展商相關的信貸風險的憂慮,業界亦就此情況評估影響程度。」
在2015年至2019年期間,在全球1,000強銀行榜中,中國內地入榜銀行的數量穩佔第二位,與排首位的美國入榜銀行數量差距逐步收窄 (從2015年相差41家減少至2019年相差33家) 。
於2019年,中國四大銀行依然雄據全球1000強的前四名。相較於2018年,有六家銀行於本年度新上榜,包括:江門農商銀行、贛州銀行、青海銀行、昆山農商銀行、網商銀行和嘉興銀行。值得一提的是, 2019年中國內地首度有民營銀行 - 網商銀行 - 獲列入全球1,000強榜單。
畢馬威中國銀行業主管合夥人史劍表示:「各家銀行均在積極探討業務轉型和業務結構調整的方案。根據我們與各大領先金融機構的討論,中國的銀行正在探索開放式銀行模式及數碼轉型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及大數據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他們也關注改善營運系統的機遇,以及從資本管理、人才管理、監管驅動的改革等角度尋求相關解決方案。」
關於畢馬威中國
畢馬威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營運的成員所及關聯機構統稱為「畢馬威中國」。畢馬威中國在21個城市設有23個辦事機構,合夥人及員工約12,000名,分佈在北京、長沙、成都、重慶、佛山、福州、廣州、海口、杭州、南京、青島、上海、瀋陽、深圳、天津、武漢、廈門、西安、鄭州、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這些辦事機構的緊密合作下,畢馬威中國能夠高效和迅速地調動各方面的資源,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畢馬威是一個由專業服務成員所組成的全球網絡。成員所遍佈全球153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專業人員207,000名,提供審計、稅務和諮詢等專業服務。畢馬威獨立成員所網絡中的成員與瑞士實體 - 畢馬威國際合作組織(「畢馬威國際」)相關聯。畢馬威各成員所在法律上均屬獨立及分設的法人。1992年,畢馬威在中國內地成為首家獲准合資開業的國際會計師事務所。2012年8月1日,畢馬威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中,首家從中外合作制轉為特殊普通合夥的事務所。畢馬威香港的成立更早在1945年。率先打入市場的先機及對質量的不懈追求,使我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業經驗,中國多家知名企業長期聘請畢馬威提供廣泛領域的專業服務(包括審計、稅務和諮詢),也反映了畢馬威的領導地位。
相關鏈接 :
https://home.kpmg